同德村整整10岁了。
作为同心县最大的生态移民村,2012年以来,河西镇同德村汇聚了县内3个乡镇11个村的6566名移民。同德的村名,寄托着四方移民搬迁到一起后,同心同德谋发展的美好愿景。
由名到实,同德村振兴愿景渐成真。去年,同德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56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73.75万元。今年,该村被评为自治区文明村镇,乡亲们脑袋口袋一起富。
杨占魁今年73岁,老家在同心县王团镇的大山里,土房土院,出行困难。在这里,老汉看不到出路。搬到同德村后,党和政府帮移民建成了砖瓦房,还引来了黄河水。这里地势平坦,有了水地一下子就被盘活了,枸杞、肉牛等特色产业“呼”地冒了起来。另外,同德村毗邻京藏高速公路、344国道等交通干线,接通了外面的世界。
同德村附近有个润德庄园,种了5000多亩枸杞,眼下进入采摘期。用工高峰期,一天有三四千人下田干活,不少是本村人。每天凌晨4点多,马军一家5口人就到地里摘枸杞,干到上午11点多收工。半天时间,一家人能赚200多元钱。
在地头,同德村劳务经纪人杨小海握着一沓钞票,称完一筐筐枸杞后,按照3元/公斤的价格,给群众现结工钱。乡亲们揣上钱后,笑得那叫一个甜。
“一天要结20多万元。”杨小海说,很多老人和孩子没有手机微信,就选择用现金来结。前不久,同心农商行还拉来一车现金,都是1元、5元、10元、20元的小额面钞,方便给群众找零。
这些天,杨小海和弟弟杨小龙一直泡在地里,组织乡亲们采摘枸杞。哥俩说,润德庄园这个枸杞采摘季有3个月,能给乡亲们带来2000多万元的务工收入。
同德村的肉牛产业也很“牛劲”。在村子西南角的一块空地上,建起同德村养殖合作社,眼下存栏肉牛242头。前不久,合作社一次出栏肉牛28头,卖了72.17万元,净赚6.2万元,都进了村集体账户。
今年,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还争取到项目资金862万元,支持同德村养殖合作社再建棚15座,鼓励村上的养牛大户“出户入园”。
目前,全村养牛散户有280户,共存栏1200多头牛。过去,牛饮的是自来水,1立方米要花4.4元。自家院里种树种菜,浇的也是自来水,开支不少。今年春天,在驻村工作队的协调下,同德村又引来一股黄河水,在村里开辟了3处出水口,供乡亲们无偿使用,发展庭院经济。马小军说,这股水执行大田灌溉价,只有1.2元/立方米,还是村集体来买单。
有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同德村人的心劲儿更足了。前不久,同德村新落成两条村道,有一条被乡亲们命名为“振兴大道”。这是现实写照,也是更高追求。(记者 杜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