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记者来到贺兰县金贵镇银河村菜篮子基地,一排排设施温棚鳞次栉比,大棚内外到处是农户忙碌的身影。10年间,银河村从传统玉米种植村成为贺兰县菜篮子基地,拥有宁夏著名商标“金贵牌”蔬菜,走出了一条全村群众齐发展的致富之路。
“春天贷款种田,秋天卖粮还钱,从春忙到冬,农户家庭收入每年人均不足2000元。”回想起过去生活的艰难,银河村党支部书记马振峰记忆犹新。2000年,银河村还普遍采用小麦套种玉米的传统种植模式,农民一年忙到头,难以改变贫困面貌。
马振峰带着党员、队长、部分群众深入银川周边村子考察设施温棚,发现温棚种植效益高、市场销路好。然而,当马振峰提出想法后,群众却将信将疑。
“只有让群众看到效益才有说服力。”马振峰卖掉家里的农用车,拿出积蓄,带领党员打基地、夯土墙、焊钢架、制草帘、覆薄膜,自己学技术、选品种、栽苗子,2001年12月底建起20栋设施蔬菜温棚。2002年冬天,银河村20栋设施温棚迎来了第一个丰收年,1栋大棚净收入1.2万元,1栋棚比种10亩地的收益还高。农户吃了“定心丸”,开始经营起了温棚蔬菜,银河村的蔬菜大棚犹如雨后春笋迅速崛起。
“我从2002年开始种植温棚蔬菜,4栋大棚1年收入8万多元,种了20多年,对测土配方、育苗栽培、防病虫害和田间管理都很熟悉。”50岁的贺平正在自家棚里采摘西红柿,4栋温棚养活了一家人,每逢收获时节,外地客商如约而至,靠着良好品质,贺平种的西红柿远销西安、上海、浙江等地。
2008年春天,银河村出现第二次建设温棚的高潮,不到3年时间,全村建成设施温棚2700栋,家家户户有了产业,冬闲变冬忙,人人有事可干,全村人再次树立起了发展设施蔬菜的信心。
马振峰带领村党支部成员牵头组建了瓜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建起了辐射带动周边的蔬菜冷链物流中心和蔬菜交易集散中心,通过资金入股、土地入股、温棚入股、参与经营管理等形式,由“单打独斗”转变为“抱团经营”,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金贵牌”无公害蔬菜走出宁夏,被端上了南方城市的餐桌。
47岁的骆宁平,2009年开始种植蔬菜,现在经营着5栋温棚,6栋空心棚。“春季种植羊角蜜,一栋棚卖1.4万元,秋季再种西红柿又是一笔收入。”骆宁平表示,他采用秸秆菌种新技术改良了土壤肥力,引进羊角蜜新品种替代蔬菜,准备走田园采摘之路。
随着一批返乡青年选择投资特色经果业,接续把“老”温棚种出了“新”味道。33岁的张自伟善于学习钻研特色瓜果种植技术,在银河村率先引种葡萄,他带领家人种了5栋大棚葡萄,今年“五一”上市便销售一空,每栋大棚收入2万元左右;马进宝返乡经营400亩洋葱,王玉海返乡建成集休闲采摘、乡村旅游为一体的银河民宿,全村360多栋大棚种上了葡萄、草莓、花卉,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
如今,银河村4000余亩特色瓜菜种植基地颇为壮观。308户村民在城里买了房,426户家庭购买了私家车,46户购买了出租车和小货车。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65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2万元,位居全县第一。
银河村村民收获西红柿。通过搞大棚种植,银河村村民年人均收入居贺兰县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