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引进来,旅游业蓬勃发展;产业引进来,为乡村振兴打牢根基。银川市金凤区坚持“走出去”“引进来”两手抓,紧紧抓牢劳务输出和产业发展“两驾马车”,凝聚乡村振兴合力,助力移民群众增收致富。
“我们有时候干农活,有时候在工地打零工,一天能挣100多块钱,这一年下来能挣4万块钱呢。”8月30日,在金凤区良田镇金星村大地蔬菜种植基地,金星村1队村民禹咏梅正在逐垄进行扶苗、除草。禹咏梅告诉记者,平时家里的农活不多,出来打工不仅收入好,还能照顾到家。自从村里能人刘志文组建起劳务公司后,为大家承揽下了源源不断的业务,现在大家的收入相当稳定。
“1998年我在村里组建起了劳务队伍,带领村民在黄羊滩、玉泉营等周边农场务工,每年三月份开始,年底停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发展到1000余人,从我手里发出去的劳务款也有100多万。”劳务经纪人刘志文说。
“经过几年的摸索发现,能够带给移民群众最多增收的手段,就是鼓励他们走出去。”金凤区良田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海睿说,良田镇的移民群众主要从事建筑行业、园林绿化、种植养殖等工作,为了扩宽他们的就业渠道,镇上通过举办装载机驾驶、种植养殖技术等技能培训,提升移民群众的就业技能。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金凤区实现移民转移就业6547人,收入4092万元。
“鼓励村民走出去的最终目的,是希望他们能够把技术带回来,把适合当地发展的好产业带回来。”金凤区乡村振兴局局长陈小军告诉记者,在“走出去”的同时,为解决妇女和中老年劳动力及农闲期间农民增收问题,金凤区还做好另一篇增收致富文章,即“引进来”——发展设施农业。
光明村多方争取资金,投入600余万元,建成高标准智能化育苗中心,共有育苗温棚14栋,主要培育吊瓜、西瓜、西红柿等优质果蔬品种。泾龙村则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高标准建成设施农业种植园区,建设设施大棚220余座,主要种植西红柿、吊瓜等设施瓜果蔬菜,年实现盈利1000余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15万元,解决就业200余人次。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点要解决群众的就业、产业和社会融入三件事。除了发挥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金凤区通过建立专班、强化服务、出台政策、拓宽渠道等措施,全力抓好移民群众稳定就业。建立完善15个移民村(社区)劳动力台账和就业信息台账,并根据劳动力结构,分类制定技能培训和务工就业服务计划。成立移民就业服务专班,通过专班推进、专人负责,4个劳务移民安置社区和11个移民村(社区)均建立劳务服务工作站。开展订单、定岗式技能培训,举办装载机驾驶员、保育员等技能培训班6期300人次,劳务中介组织法人及劳务经纪人培训班1期33人,培训移民家庭“两后生”6人,认定就业帮扶基地21家,就近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上万人次。(宁夏新闻网记者 金文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