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戒不掉“手机依赖”? 宁夏严格管理进口冷链食品全流程疫情防控 这些教育“焦虑”怎么破 大棋局中如何精准落子 CBA综合消息:浙江取连胜 天津止连败 宁夏快递业多项目纳入地方“十四五”项目库 研究显示常吃肉与多种疾病存在关联 陈荣:带动一家人献血 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详解《唐宫夜宴》为何“出圈” 98岁老病友一封“家书“触动医护泪点 回暖!北京本周气温回升 明天最高气温将升至15℃ 评论:让新市民青年人更好融入城市 学生获“最具期待奖”:每一次闪光都不应被辜负 全国政协委员皮剑龙:尽快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保体系 31省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9例 均为境外输入病例 带88岁奶奶补拍婚纱照 抱养女孩:想留住她最美的样子 种口牙堪比买辆宝马车,“口中生意”暴利如何造就 背包客小鹏:想看只做喜欢的事,能不能过好这一生 今天,致敬全国两会上的巾帼力量 未来三天南方多阴雨 华北及其以南地区气温缓慢回升 援外医生创新手术方式 帮非洲眼疾患者复明 巩固脱贫成果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女神”们在广州南沙搭起粤港澳联动的桥梁 甘肃敦煌玉门关景区上演“古装巡关” 再现古丝路盛景 妇联“他力量”24小时“在线”:用异性思维帮助解决问题 新疆阿勒泰出现风吹雪天气多辆车被困 交警连夜救助脱险 浙皖环保党建巾帼联盟成立 共护新安江流域绿水青山 海南唯一的女船管民警蒋薇莎:从文工团到岸线新“舞台” “古运河重生”新地标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全景”亮相 志愿服务6年 他们用爱“点亮”边境小学孩子们的“心灯” “不速客”误闯民宅 民警救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长耳鸮 中国都市女青年热衷借“宠”消愁解压 催热宠物经济 新疆男子身残志坚 10多年帮扶路上“显”身手 乡村振兴新探索:扬州沿湖村渔网“接上”互联网 厦门大学百年校庆将举办十一个重点项目活动 老师傅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 我来担当 迎“三八”国际妇女节 福建女性用奋斗演绎巾帼之美 甘肃定西绣娘:针为笔布为纸 扎染国潮布艺 将红色校史、党史“搬上”大学思政课 增减之间有深意:透视“十四五”时期20项主要指标 平均年龄60岁的“飞跃”女篮队 老人踏遍各地寻“脸” 为60多种中国戏曲绘脸谱“存照” 宁夏枸杞宴席正式发布 孩子说看不清了才换眼镜?专家:太迟了 汇聚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上修坊村的家庭农场主:让绿色铺就致富路 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学党史提高“政治三力” 用心办好群众身边“小案” “雷锋号”机车组入驻老火车博物馆 宁夏推出枸杞宴席,记者带你去探鲜 透过“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能看到哪些百姓“钱袋子”鼓起来的机会?
你当前位置:首页 >平安吴忠 >

我们为何戒不掉“手机依赖”?

2021-03-08 10:38:12来源:中国新闻网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这本是一句调侃,但却说出了当下许多人与手机的亲密程度。

读书五分钟,玩手机俩小时;工作一会儿就想刷手机,一刷手机大半天;睡前手机上看小说,把握不好时间直接失眠……这些现象戳中不少网友的痛点,有人称之为“手机依赖”。

此前,“一学习就想玩手机的原因找到了”登上热搜,很多人分享戒不掉手机的原因:要么想获取信息;要么情绪焦虑,希望在虚拟世界里短暂逃避现实;又或者,单纯只是想打发时间。

刷手机,真的会“上瘾”吗?

资料图:公交车上无论多挤“低头族”们也不会忘了刷屏。王东明 摄

“黏在手机上的人”

聊天、追剧、看短视频……移动互联网时代,一部小小的手机可以满足多方位的文化娱乐乃至社交需求,也成了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

“有一篇小说叫《装在套子里的人》,那我大概是‘黏在手机上的人’。”对80后刘维而言,这句话很形象地形容了他刷手机的频繁程度,既是工作需要,也是生活需要。

平时手机不离身,每5分钟一定看一下,除非休息或者忙到极点的时候。玩手机时可能是看别人发来的消息,也可能是打游戏或者逛论坛,随随便便两三个小时就过去了。

感兴趣的话题会把这个时间拉得更长:原本睡前看看手机,是想把一天收到的信息做个总结,却无意中点开喜欢的文章,相关推荐没完没了,等意犹未尽放下手机,已是天色将明。

“玩手机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哪怕是在工作时,也会间歇性看看自己发的帖子有没有回复,网友都说了啥。再看看朋友圈有什么好玩的。”他把这视作放松心情的方式。

刘维感叹,作为载体,手机和通讯、娱乐、社交深度捆绑,“想不依赖都不行”。

为何会“成瘾”?

有时刷刷手机的确可能是漫无目的,但由此带来的放松感和愉悦感却容易令人“成瘾”。

资料图:此前,西安街头出现一条专为“低头族”设计的通道,宽约一米,并注明“低头族专用通道”字样。中新社记者 张远 摄

不少人大概有类似感受:看书或者写材料时太枯燥,没几分钟眼光就会不自觉地飘向手机,同时自我安慰:看会手机,休息一下。然后开启一刷手机就停不下来的模式。

“快节奏的短视频等让我的注意力极度分散,只要没有必须参加的活动,就总是忍不住看一眼手机,陷入‘没啥好看的,不看又难受’的怪圈。”有人如此描述道。

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年末互联网上网人数9.89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9.86亿人。

“人总是需要与外界保持联系,怕漏掉工作信息和热门话题,成为社交活动中的局外人。刷手机缓解了这种焦虑,让我能假装和社会、周围的人保持同频共振。”刘维说。

手机提供了铺天盖地的消息,也提供了随时随地交流的便利条件,大数据根据人们的喜好推荐各种文章。人们乐此不疲刷着信息,情绪得以放松,但也在不知不觉中困于“信息茧房”。

如此一来,手机成为消磨碎片时间的工具,时间在不经意中大把大把流逝。

危害有哪些?

“低头族”越来越常见,戒掉刷手机的习惯似乎变得很难。除了缓解焦虑以外,有网友总结原因: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太紧张想放松一下,或者仅仅只是因为无聊,随时随地刷手机。

资料图:铁路青岛站候车室内,玩手机的“低头族”随处可见。刷微博、聊微信、玩游戏、看电影,高科技将大多旅客变为手机“低头族”。中新社发 徐崇德 摄

一个问题由此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是否算是“手机依赖”?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治医师金金分析,依赖是一种成瘾行为,严格来说,成瘾行为的界定需要符合诊断学标准:渴求、生理和心理依赖、量和时长超量、戒断症状。

但目前人们常说的“手机依赖”,一般是焦虑、无聊等情绪之下而出现的逃避行为,也是一种“信息成瘾”,手机可以迅速提供人们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人类追求即刻满足也是一种本能。

“包括手机在内的社交媒体依赖,确实对我们的生活工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得分清‘度’:如果不严重,它可能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解释。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有专家认为,包括手机、人工智能在内,过度使用现代电子科技开始对人的正常生活工作产生一些伤害,比如影响睡眠、人际关系等等。

“例如,若长时间困在信息茧房中,同时与现实世界的接触减少,玩手机过多的人,认知能力容易下降。”他说,一些年轻人存在“信息错失焦虑”,也会不断同过手机搜寻最新信息,然而,过度的信息,却容易造成信息负荷超载,得不偿失。

真实的生活更精彩

“手机依赖”的现象存在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有人去虚拟世界寻找存在感与成就感,“看微博点个赞,像是批奏折‘已阅’”;有人则去寻求情感寄托,通过手机满足社交需求。

资料图:此前,上面写着“放下手机、多留点时间、给家人和春天”字样的“超大手机”出现在南京街头,在这个智能手机普及、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的时代,友情提醒“低头族”手机控们,适当远离手机,回归自然生活。中新社发 泱波 摄

“戒掉‘手机依赖’,传统的是物理方法,包括自律和他律。比如在家里,家长可以规定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长,自己也可以规定每天玩手机的时间,自觉遵守。”彭凯平认为。

具体到心理学,则需要解决产生依赖情感的根本问题。手机丰富且不断更新的信息,能够持续为使用者提供超出预期的刺激与悬念,从而令人产生依赖。

如果刷手机是为了放松,那么可以采取运动、跑步等其他能给人们带来愉悦感的活动方式,用积极体验来代替“手机依赖”。

“加强与朋友、亲人现实中的社交联系,寻找共同兴趣、价值观以及追求共同的目标和理想,挖掘满足社交需要的其他方法,而不是仅仅依靠手机联系。”他说。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声色之娱可以在短时间内带来感官刺激,但也容易令人迷失自我。手机只是工具,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主要取决于使用者。

当从手机营造的虚幻世界走出来,你会发现,真实的生活才更加精彩。(刘维为化名)(记者 上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