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红寺堡:移民安置点的新变化 农户蔬菜滞销 石嘴山交警解燃眉之急 “交警主播”“小张警官”走红网络 银川:“智慧大脑”多维赋能城市发展 这位美少女的首秀在宁夏! 在传统蜡染技艺上绘出新图景 人民巷头条丨一座煤炭小镇的“万里归途” 赵东勇:抗疫志愿者中的外地人 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闽宁两校学生“云端”同上一堂课 宁夏以工代赈拓展到八大建设领域 线上教学,一个娃都不能少 “我们在群众的督促声中进步” 生态与发展齐飞 文明共环境一色 宁夏:党旗引领“两新”群体党建“新新向荣” 宁夏启动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 宁夏新材料产业释放招商引资“磁力” 农村用水和城里一样方便 银川: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H5|非凡十年!晒晒那些闪闪发光的宁夏“单项冠军” 宁夏3家单位公开招聘急需紧缺人才 爱心护学为学生撑起“安全伞” 路家营村:捕鱼分鱼共庆丰收 国家公园建设让“中华水塔”更加坚固丰沛 银川贺兰山路与民族街交叉口快速化改造工程顺利推进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巨轮”扬帆珠江 今昔对比看变化②|四十年盼水梦圆 兴庆区:记忆中的小巷变了模样 宁夏:监管机制加快健全 市场主体活力迸发 九旬老人家中摔倒 志愿者紧急护送就医 中宁畅通“非接触式”办税渠道 海原县为2万货运司机解决生活难题 宁夏印发通知推进和规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 西部创业“铁海公”联运打通宁夏国际物流新通道 宁夏多措并举夯实现代化工产业发展基石 宁夏组建核与辐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中国空间站第三次太空授课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关于面向全区征集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宣传用语的启事 沙坡头检察院推进公益诉讼工作高质量发展 宁夏首次组建核与辐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灵武市泾灵村警务室“五籽融合”护航乡村振兴 【二十大代表风采】马玉山:唯创新以致远 宁夏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十大行动 到抗疫一线浸润青春底色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 宁夏首个高性能算力平台建设正酣 宁夏地质博物馆:讲好民族团结的宁夏故事 今昔对比看变化①|生态湖城 水韵银川 奋进吧,青年!②|李泽成:踔厉奋发!跑出当代90后电力工作者的最好成绩 灵武市沙坝头村订单种植 西瓜不愁卖 宁夏前9个月新增创业实体1.2万家
你当前位置:首页 >宁夏新闻 >

宁夏红寺堡:移民安置点的新变化

2022-10-15 10:37:12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银川10月14日电 题:宁夏红寺堡:移民安置点的新变化

新华社记者王永前、于瑶、刘海

如果没有20多年前的那场移民大迁徙,2700多平方公里的红寺堡仍是一片沉寂的荒原。今年40岁的移民王航弟也不可能从西海固来到黄河边拓荒、安家,住上两层楼房更是天方夜谭。

“那时几个姊妹就睡一张炕,整整睡了十几年。”干旱少雨的西海固给王航弟带来的苦,不仅是缺水,还缺一个像样的家。

住新房成了她最大的愿望。2002年从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山沟里搬迁到当时的吴忠市红寺堡开发区,王航弟和丈夫逐步摆脱贫困,先后三次建新房,从54平方米到120平方米再到210平方米,一座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二层小楼,终于让她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成真。

经过20多年的移民开发,红寺堡这个我国最大易地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蓬勃发展,成为移民搬迁致富和生态保护修复的样板。40%的绿化覆盖率、超10万亩的酿酒葡萄种植园、近500万千瓦的新能源装机……曾经的戈壁荒原已是生态绿洲,葡萄、枸杞、黄花菜等特色农业产业提质增效,轻工纺织等现代工业趋向规模化,一座现代化新城拔地而起。

到2021年底,红寺堡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搬迁之初的3200多元、800元,分别增长到2.7万元、1.2万元。

“靠着种枸杞和黄花菜,以及直播卖货,现在一年能挣40多万元,有了条件就盖新房,安居才能乐业嘛。”王航弟说,盖房子在移民心目中分量最重,有了新房扎下根,移民的精气神就不一样。

20多年间,红寺堡区柳泉乡永新村村民李学会家庭院里栽的果树没变,但房子已经翻新了四次。走进他家,装有铝合金门窗、太阳能热水器的房屋宽敞明亮,院落漂亮整洁,多种果树点缀让庭院清新别致。

一块写着“智慧民宿8号”的招牌,挂在李学会家门前,也推开了他家的致富之门。如同房屋的巨变,投身乡村民宿产业让李学会和周边60多户移民一起经历着“三变”——“主妇变厨师、住房变客房、家庭变民宿”,越来越旺的民宿经济让他们因“房”而兴。“做民宿除了一年5万元左右的收入外,主要是能在家就业,上了年纪外出打工不容易。”李学会说。

“我们坚持把每一代房都保留下来,就是希望在新旧对比中,展示好那一段难忘的移民史,让文化真正融入乡村振兴进程中。”村党支部书记王浩说,永新村就像一家“移民客栈”,不仅让游客住“永新”民宿,还听“永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