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 题:“空巢”不“空心”,超1亿空巢老人如何老有颐养、老有所乐?
新华社记者
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空巢老人人数突破1亿。面对庞大的空巢老人养护需求,如何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成为应对老龄化战略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人间重晚晴,今日又重阳,走入空巢老人的生活,我们期待看到更多新变化。
空巢老人,谁陪他们变老?
“我父亲68岁,现已中风,母亲去世5年了。我和爱人常年在广西务工,难得回趟家,老人的日常照料存在不少问题。”湖南省湘潭县朱海江老人的儿子朱栋感慨。
65岁的上海市民吴志林不慎锁骨和胸肋骨骨折。“一开始我对做手术、康复都充满担心,心理压力很大。”因疫情原因,家人在国外无法赶回,吴志林不得不自己看病、复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空巢老人数量快速增长。据全国老龄办统计,目前我国约有近三分之二老人家庭出现空巢现象。调查显示,我国九成以上的老人倾向于居家养老,且全国空巢老人多、困难老人多、老年抚养比高。
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办事处市民服务中心主任郭云表示,看病取药陪护问题是老人们普遍反映的问题。记者了解到,北京一家社区养老驿站收费标准为陪同看病收费60元一小时,行动不便的老人,每次至少要安排2名陪护。“看病取药成本高,已成为一些独居老人的难言之隐。”郭云说。
养护之外,空巢老人心理状况亟待社会关注。在太原市万柏林区西峪社区,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在老伴去世后不愿出门,不到社区食堂吃饭,也不让社区人员上门。社区党委书记李效萍说,很多空巢老人比较封闭,孤独寂寞之感无法排解。
农村地区,空巢现象同样严峻。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乡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23.81%、17.72%,比城镇分别高出7.99%、6.61%。与城市相比,农村不但老龄化程度高,且养老服务基础设施薄弱、服务力量欠缺……看病买药难、购物做饭难、休闲娱乐难等养老难题,时刻困扰着空巢老人。
推进养老试点,解空巢之痛
解决空巢老人养护难题,更多努力正在进行时。
来自民政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在203个地区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
不久前,独自在家的刘翠华老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便伸手按下了床边的呼叫键,没过多久,长沙市芙蓉区荷花园街道德政园社区的工作人员和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便赶到了老人家中。
摄像头、呼叫器、智能监测设备……这些在养老院里才有的适老化装置,被社区“搬”进空巢老人家中。
更多社会力量进入,助力空巢老人居家、社区养护。
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积极动员已退休的“低龄”志愿者与高龄老人“结对子”,并让志愿者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工作人员进行每月4次的上门巡视探访服务;湖南省湘潭县结合地域特色,创新打造“党建+莲湘颐老”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形成了五位一体的养老模式;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打造社区内“托老所”,以社区为基点的“嵌入式养老”具有易布点、小而精、个性化、不离家的特点,解决社区空巢老人就餐、盥洗、复健需求……
“空巢老人养护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形成合力。”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老龄化与养老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邢以群说,目前,我国的适老化改造进展水平还有待提升、照护的辅具和服务的标准也没有统一、能满足养老需求的养老护理员不足,要支持不同的养老模式“遍地开花”。
摆脱“空心”,积极应对老龄期
如何使数量庞大的空巢老人摆脱“空巢综合征”,从“空心”真正实现老有所乐?有关专家认为,政府、社会和老年人都要辩证看待老龄化,空巢老人尤其要以积极心态对待“老龄期”。
“银发浪潮”也能变出“长寿红利”。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60至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55.83%。这些低龄老年人身体较康健,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发挥余热潜力较大。
在重庆市九龙坡区石坪村社区,“共享奶奶”公益项目如火如荼。空巢老人帮助社区内双职工家庭接送孩子上学,与大学生志愿者一起陪小朋友学习玩耍。社区负责人表示,这不仅使老人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也减轻了双职工年轻夫妇的负担。
空巢老人“走出家”,快乐情绪“回到家”。
融入社会让空巢老人不再孤单。在湖南省湘潭县横街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十几位老人欢聚于此,打牌娱乐、练习书法、下棋……“这里有活动室、文娱室、长者饭堂,老人们聚在一起娱乐,居家不离家、分散不孤独、实惠不花费。”67岁的退休教师龙建良笑声爽朗。
长沙市开福区77岁的社区空巢老人朱奶奶说,一个人在家很多时候都是对付着吃,现在大家走出家门融入社区,让“老年食堂”变成老年朋友的交流平台。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副教授唐丹说,社会大众应正确看待老年空巢现象,改变长期以来对老年人和老年期的认识,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纳空巢老人,积极主动面对老龄期。(执笔记者:李晓婷;参与记者:邰思聪、谢樱、周蕊、吴文诩、马晓媛、龚雯、丁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