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金秋,葡萄飘香。9月26日,首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将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开幕。
本届博览会由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对外友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旨在加强同世界主要葡萄酒生产国及国内葡萄产区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葡萄酒之都”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葡萄酒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品牌化发展。
过去9年,宁夏已成功举办9届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博览会。博览会晋级“国字号”,不仅为宁夏葡萄酒发展带来机遇,更体现了宁夏在推动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让中国葡萄酒走向世界的责任与担当。
“宁夏葡萄酒是国家对外交流的一张‘紫色名片’,我们将持续推动中国葡萄酒走出去,先进理念、发展模式和品种技术引进来,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打出去。”自治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立足优势,荒地变成绿洲
走进青铜峡市西鸽酒庄的3万亩酿酒葡萄种植基地,随处可见果农们忙碌的身影,一串串晶莹剔透的酿酒葡萄被采摘下来,经严格筛选后运往发酵车间。
“好葡萄酒是种出来的!”西鸽酒庄创始人、酿酒师张言志说,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处北纬38度的黄金带,光照足、降水少、温差大、湿度小,适合酿酒葡萄生长。此外,这里遍布砂石,土壤透气性好、富含矿物质,特别适合种植优质酿酒葡萄。
在宁夏贺兰晴雪葡萄酒庄,不少葡萄树主干并非垂直于地面,而是与地面倾斜生长,呈现出“厂”字形。“‘厂’字形种植,葡萄水平生长,解开绳子后,很轻松就能把藤埋到土里。”酒庄创始人容健说。
2020年5月,“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落地宁夏,迄今已形成葡萄育种平台、栽培、微生物、葡萄酒产品工艺、葡萄酒产业大数据等发明专利36项,制定相关标准和技术规程12项,发表论文40篇,建立试验示范基地11个。如今,一大批酿酒葡萄的最新技术已经在宁夏大范围推广。
随着宁夏葡萄酒产业的迅速发展,该产业每年为产区农户提供12万个就业岗位,发放工资约9亿元。酿酒葡萄种植将贺兰山东麓55万亩荒地变成了绿洲,酒庄绿化及防护林建设大幅度提高了产区森林覆盖率。
政企聚力,产业融合发展
“自1984年葡萄产业起步,我们在政策支持下,着力打造一条葡萄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曹凯龙说。
2003年,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被成功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2012年,宁夏成立了葡萄产业发展局,这是全国第一个省级葡萄产业发展管理机构。2013年,《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保护条例》施行,宁夏成为全国第一个以地方立法形式对产区进行保护的省区。
2021年初,宁夏印发《自治区九大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统揽,把葡萄酒产业纳入重点发展的九大产业,提出把贺兰山东麓打造成“葡萄酒之都”的目标,系统谋划、科学布局,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葡萄酒和文化旅游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如今,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酿酒葡萄产区和中国最有代表性的葡萄酒产区之一。葡萄酒产业也已成为宁夏调整结构、转型发展、扩大开放、促农增收的重要产业。
刚刚过去的中秋节,贺兰山脚下的志辉源石酒庄迎来大批游客。文旅融合,激发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新动能。2020年,宁夏各酒庄接待游客超过80万人次,葡萄酒销售量达2200万瓶以上,网络销售额超过3.5亿元,同比增长25%以上。
打造品牌,葡萄酒走出去
2020年3月,宁夏22款葡萄酒摘得2020柏林葡萄酒大奖赛金奖。宁夏先后有60多家酒庄的葡萄酒在国际葡萄酒大赛中获奖,越来越多的宁夏葡萄酒品牌走出国门。
今年7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全国首个特色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挂牌成立,计划用5年时间建成综合产值1000亿元规模的现代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区。据介绍,综试区将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治理相结合、国际标准与宁夏特色统筹兼顾,打造全国优质酿酒葡萄种植与繁育基地,产品远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中高端酒庄酒生产基地和辐射全球的葡萄酒品牌交流、文化传播、生态示范基地。
“今年我们做了多场直播,线上销量较往年翻了一番,这得益于多年来我们在品牌塑造上下的功夫。”迦南美地酒庄负责人王方说。
2020年,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酒出口逆势增长46.4%,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加拿大市场是世界酒庄都想进和最难进的市场之一,这次我们西鸽葡萄酒成功出口加拿大,足以证明宁夏产区的酒品质‘在线’。”西鸽酒庄全球品牌大使、来自法国勃艮第的陈仙妮说。(记者 李增辉 刘峰 秦瑞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