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团委采取五项举措汇聚疫情防控青年力量 新建包银铁路惠银段顺利完成跨既有线架梁作业 多姿多彩的国际中文教学 女篮世界杯:中国胜波黑 宁夏全力打造“西部数谷” 银川:文明成校园最美风景 奔跑吧,我们的棒球队 银川市直机关400余名党员干部闻令而动 在收获中遇见最美的秋天 金丽娟:恪守本职动员家人奋战抗疫一线 党员示范引领让移风易俗深入人心 银川市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多部门联合治理电动车“飞线充电”“进楼入户” 宁夏启动危险化学品企业专家驻点指导服务工作 银川市招募疫情防控储备青年志愿者 自治区总工会筹拨150万元助力中卫市、中宁县疫情防控 宁夏积极防范疫情医废处置环境风险 惠农区:“导师帮带”助力“雏雁”变“头雁” 18个“一键式可视报警柱”亮相惠农街头 超市“四舍五入”多收5分钱,被责令退款整改 专家:发现风险及时报备 做好防护谨慎出行 村里来了带不走的 “电影播放员” 中卫农商行:“贷”动“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发展 盘盘宁夏1至8月“经济运行图” 金凤区备足物资保障“疫”线后勤 国网吴忠供电公司:保护鸟类与输电线路和谐共处 银川西兰花俏销北京上海香港 柯庄村:搭伙联干 抱团谋发展 用丰收色彩绘就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 二十四节气·秋分:故园应露白,凉夜又秋分 花样年华北区:防疫有力度更有温度 银川一女子轻信“算命大师”被骗4万元 永乐村:种好“产业树”铺就富民路 宁夏“碳普惠”平台上线 稻田趣味运动会里话丰收 银川市金凤区700名党员职工奔赴防疫一线 宁夏文明办致全区人民抗“疫”倡议书 宁夏下发紧急通知:排查9月14日以来有这些地方旅居史入宁人员 2022年度出版融合发展工程遴选结果揭晓 4名男子贴假标“套名牌”制售假酒获刑 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宁夏发布一批“无废城市”典型案例 石嘴山市“平安大树”荫护社会安定百姓安宁 为何要进行多轮核酸检测 检测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宁夏住房资金管理中心调整租房提取额度 警惕招募加盟代理骗局 宁夏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中宁启动“1+6”预案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惠农区千方百计促进移民就业创业 2023年《故宫日历》发布 “双减”一年,兴庆区校园迸发新活力
你当前位置:首页 >宁夏新闻 >

风从海上来——东西部教育协作的“闽宁样本”

2021-05-22 16:37:10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银川5月22日电(记者 艾福梅)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自2000年闽宁两地建立教育共建帮扶协作关系以来,福建坚持对宁夏支教教师不减量、学生资助不停歇、资金投入不间断,代表更先进教育的“海风”持续吹向六盘山下,摇动了一棵又一棵“树”,推动了一朵又一朵“云”,“山”与“海”携手谱写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历史篇章。

“再穷不能穷教育”

在热播电视剧《山海情》中,福建干部“吴主任”回忆自己初到宁夏西海固地区,看到“老师蹲在地上,拿树枝来教学生识字”“学生坐在没有门窗的教室里瑟瑟发抖”时眼泪直流。

戏剧源于现实。福建闽宁办原常务副主任林月婵先后40多次来到宁夏,年逾古稀的她在一次采访中回忆初来宁夏看到的教育现状说:“心里很难受,就觉得这些孩子绝对不能再耽误了,第一代贫困后面的穷根,必须要靠这些孩子来拔,那他们就必须要受教育、有文化。”

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智。在闽宁协作开启第四年,两省区建立教育共建帮扶协作关系。这些年,两省区教育联席会议轮替召开、从未间断,对口帮扶协议一年一签、接续实施。

距离宁夏首府银川不到四十公里的闽宁镇,是6万多西海固移民从荒滩上垒起的“新家园”。这里有一所特殊的小学——闽宁镇第二小学,也被称为闽宁镇角美小学,2016年8月由福建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无偿捐资三千万元所建,校园内闽南特色浓郁,红瓦润目,飞檐流翠,闽南文化展板随处可见。

“我们把楼也被命名为‘行美楼’‘角美楼’,既蕴含了‘造就美丽的人’的教育理念,也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永远铭记来自福建的恩情。”该校政教处主任陆丽说。

如今,780名西海固移民孩子不仅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写字,还可以用平板上课、戴VR观察蝴蝶的四个生命周期,参加象棋、机器人编程、无人机飞行等社团活动。

五年级二班学生杨馨经过半学期的学习,不仅会组装无人机,还能操控无人机“上天”。“我看到了学校的全貌,感觉自己超越‘凡人’了。”这位小姑娘兴奋地说。

像角美小学一样有着深深福建烙印的学校在宁夏还有很多。据统计,21年来,福建累计在宁夏原贫困县(区)和闽宁镇捐资1.6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96所,购置图书6.2万册、教学设施设备4000余套,资助贫困学生2.8万人次。

“白鹭飞向大山,是想要把更多的小鱼带回大海”

2020年8月,怀揣着“做点事情”的朴素想法,47岁的陈秀虹从福建惠安县第一中学来到宁夏同心县豫海初级中学。虽然做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但她还是被“震惊”了:既震惊于山区学校硬件条件比想象好不少,也震惊于学生学习基础比预计还差太多。

第一次月考成绩也给这位东部重点高中教师极大打击。“我是师范学校硕士毕业,从小学到高中都教过,积淀多,课堂生动有趣,孩子们很喜欢也很享受,但考试成绩就是有差距。”

适当调整课堂教学、增加课后练习、督促记住知识点……在期中考试中,娃娃们成绩提升了,这让陈秀虹松了一口气,“我不能丢福建老师的脸!”她说。

从2000年10月第一批福建省64名优秀教师踏上黄土地,到目前已有超过1200名支教教师和高校志愿服务者“接力”扎根宁夏,为一代代山里娃照亮走出大山、走出贫困的希望之路。

“福建老师”,是他们的共同名字。

六盘山下至今还流传着最美支宁教师李丹的故事。2006年秋天,独生女李丹瞒着父母,赴隆德县第二中学支教,她在教学之余,翻山越岭走访贫困学生,自掏腰包为学生添置生活用品。不幸的是,回到福建不久她就被确诊白血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李丹依然叮嘱父母,把剩余的医药费捐给宁夏的贫困孩子。

福建莆田英语教师杨明,因为一双双清澈而渴望的眼睛,归期一延再延,至今已“超长待机”在宁夏支教7年。她所教的495名学生中,已有320人考上了大学。

“能够来宁夏支教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这种情感从最初的不舍得离开,慢慢变成一种责任感。我还会继续待下去,做一名‘爱的星火燎原者’。”杨明说。

福建老师带来的,是比海更广阔的世界。在他们的影响带动下,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西海固的课堂教学中得以有效使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得以落地。

杨明精心研课,创新“分层教学法”,将当地英语教学从“哑巴式”变为互动式。陈秀虹不想让学生把语文与死记硬背划等号,每堂课前,她自己讲论语故事,还让学生轮流展示课外阅读成果;她带学生练书法,指导他们在观察的基础上写作文,而不是背诵模板作文……

“一年时间很短,传递的知识有限,但如果能为孩子们推开一扇窗、埋下一颗种子,燃起他们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就已值得。”陈秀虹说。

“授人以渔,星火燎原”

合唱队里引吭高歌,运动场上身姿矫健,“家长大讲台”上秀“别人家的爸爸妈妈”,周末走进图书馆、敬老院……作为一所生源多为外来务工子女的小学,银川市兴庆区第二十二小学的“四点半课堂”和“家校共育”搞得风生水起。

这一切,很大程度上源自该校党支部书记张恒的一次福建行。2018年4月到6月,张恒被选派至福州市鼓楼区桐盘中心小学跟岗实践。在那里,他深切感受到东西部在教育理念、教学管理、学生视野方面的差距,也一直在思考哪些能“学以致用”。

“学校各具特色,不能简单照搬,综合考虑我校实际情况后,我决定把着力点放在美育和家校共育上,用艺术滋养学生,引导家长更多参与到教育教学中。”张恒说。

跟岗实践也促成了校际合作。去年,张恒带着四所学校10名教育工作者到福建开展教育教学交流,今年6月,福建学校也将来宁夏回访。“越走动,越亲密,大家都能受益。”张恒说。

师资,是教育之本;校长,是学校之魂。在闽宁教育合作框架下,宁夏不仅从福建“请”进来优秀的“新鲜血液”,还把本地师资“送”过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

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2万余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福建省“国培计划”或福建高等院校的线上或线下培训学习,300余名职教老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而自2015年起闽宁实施人才“牵手工程”以来,宁夏已有200余名中小学校长到福建挂职锻炼。

支宁教师也在为培养当地师资“发光发热”。从福州市第八中学来到闽宁镇第二中学支教的地理老师郑守德,在发现学校地理学科教师普遍较年轻、经验不足时,已有近20年教龄的他主动“传帮带”:开设公开课、鼓励年轻教师参加学科教学比赛、帮忙修改教案等。

今年4月,他还牵头联系福建省中学地理学科曾呈进名师工作室到宁夏开展送教送培活动,近两千多名宁夏地理教师参与现场或线上研讨。“教老师比教学生作用更大,教师是不变的,学生是流动的。”郑守德说。

八闽春风沐六盘,山海携手育英才。如今,闽宁两省区学校间结对帮扶数量由2所增加至198所,其中8所本科高校和40所职业学校全部实现“一对一”受援,协作内容也从最初的福建教师单一来宁支教,拓展到校长教师互访、人才联合培养、学科课程共建、科研联合攻关等所有环节。

而每个倾尽全力付出的身影,都在时空中清晰定格,浇灌出鲜艳的花朵。小时候受到福建支宁老师资助的马晓霞长大后如愿以偿,成为家乡海原县的一名乡村教师;在支教老师鼓励下战胜病魔的骨癌患者段亚妮,也成为一名医师;李丹最后时刻仍在惦记的宁夏贫困女童王巧琳也在反哺李丹年迈的父母……

“宁夏之行,相较付出,收获更多,孩子们回馈于诚挚的情感,当地老师让我们更懂敬业之心。”郑守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