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树上的野生蘑菇,后来被熊丽萍和同事育种。受访者供图
沾着两脚泥,黑色夹克外套上满是土,一双白色线手套已是黑乎乎的,打眼看去,这位刚从蘑菇棚里出来的五十多岁女人,若不是因为脸上那副眼镜,很难想象她是宁夏农业学校的一名专业教师。她叫熊丽萍,一个“采蘑菇”的姑娘。上世纪80年代,熊丽萍从上海师范大学毕业进入宁夏农业学校工作,一直从事与农业专业相关的食用菌种植、教学工作。宁夏农业学校食用菌生产实训中心2015年冬天建成至今,全区受熊丽萍服务种植香菇的企业已有七八家。
客商下订单从宁夏进购香菇
2016年6月,一位香港客商专程来宁夏考察,经人介绍来到宁夏农业学校食用菌中心,见到中心负责人熊丽萍。这位香港客商说,宁夏种植的广东菜心运输到香港之后,价格比其他产地的要高一两元港币,并且销得很快,说明宁夏气候条件好,蔬菜不容易腐烂,百姓认可度高。这位客商透露,他们销售的香菇都是从东北进购的,如果宁夏能种出优质香菇,以后可以从宁夏进购。
客商提出订单式生产,让熊丽萍帮忙种植808品种的香菇,但是宁夏香菇种植2015年才起步,没有808品种的种源。“做一个品种基本需要3年到5年时间,所以引进的方式可以快速进入产业化发展。”熊丽萍说。
2017年,经朋友介绍,熊丽萍最终决定从河南的一家公司采购818和816品种试种,经过食用菌中心的科研实验筛选,与宁夏科衡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2018年在宁夏大地开始试种。让熊丽萍高兴的是,这一年菌菇棒上出菇非常好,菌肉厚实,夏天时满棚的花菇,企业通过冷链运输给香港这位客商,客商说:“口感非常好,有多少要多少!”
这件事还引起金凤区政府的注意。2019年3月,金凤区政府组织退役军人接受培训种香菇。熊丽萍也继续推广种植818品种的香菇,“现在已经种了4年,效益非常好,大武口隆湖基地、中卫、同心等地的企业都种的818品种。”熊丽萍说。
引企入校研发食用菌深加工产品
随着宁夏农业学校食用菌中心的投资建设,以及国家大力支持职业院校走校企合作路子,宁夏科衡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嗅到了商机,该公司与西夏区政府合作建设了同阳新村食用菌培育园,成为种蘑菇“专业户”,还解决了村里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助力脱贫致富。
企业提高盈利必须做深加工产品,但是深加工需要继续投资厂房、设备等硬件设施,且建设需要时间成本。经西夏区政府牵线搭桥,学校与西夏区政府、科衡公司共同签署了政校企合作协议,将学校研发的菌粉转化为深加工产品快速上市,“校企合作经营食用菌深加工实训车间,拿下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及灵芝试点生产单位许可证,目前企业已生产食用菌固体饮料20吨以上,产值150万元,已完成销售价值50万元。”熊丽萍说。
车间里,工人们忙着做菌菇棒、加工、分装,仓库里整齐摆放着价值不菲的灵芝菌粉、猴头菌粉、桑黄菌粉、虫草菌粉等,等待外销。同时,学校与科衡共建产业学院,学生在生产一线实训,将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统一,科衡还在周六周天设置公益性岗位,为贫困生解决生活困难。
“现在我们要经过科研手段,固化818品种,实现宁夏香菇种植从无种到有种的突破,节省企业成本,引进菌种成本每斤成本3元,宁夏有了自己的菌种后,企业每斤成本不到2元,大规模生产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熊丽萍说。
善于发现“美味”更要扩大推广
熊丽萍不仅是宁夏农业学校食用菌生产实训中心的负责人,还是宁夏科技厅的科技扶贫特派员。
2018年,熊丽萍在中卫做硒砂瓜科技扶贫时,中卫一位专家听闻熊丽萍是从事食用菌研究的,便致电熊丽萍说,当地有一种蘑菇味道鲜美,特别好吃,每年八九月份生长,但不是市面上售卖的蘑菇,“如果能大量种出来,没准儿能开拓出一个新产业。”熊丽萍非常好奇,但当时已经过了采摘季。2020年9月17日,熊丽萍终于在中卫市宣和镇农村枣园的一棵枣树上采到了两朵专家所说的蘑菇,一朵送到别处研究,另一朵带回了学校做组织分离。
“这是桑黄菌的一个种类,桑黄纯粉每斤1000多元钱,我们如果能通过发酵方法做出来桑黄菌粉,也将价值不菲。”熊丽萍说。消毒、组织分离、纯化、配营养液、观察、筛选“发育”良好的菌种,从试管里的一个小绒团到栽培袋里像样的蘑菇,试种正在一级一级扩大,一支试管可以做一瓶,一瓶做十几袋,小小的一袋可以配扩更多种子。
“食用菌是微生物,有强大的转化功能,可以把人类食用的不能消化的东西转化为身体可以吸收的营养。”熊丽萍说。熊丽萍和同事们像营养师一样,给菌配了六种不同的“餐”,目前栽培袋里的种子长势良好,下一步将在菌菇棒上试种,品相好的将推广给企业大面积种植。
(记者 李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