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之城”温暖温馨
“马瑞,暖气水管修好了,有啥毛病你再给我说……”42岁的党员杨勇国是吴忠市利通区胜利镇永昌社区首批上岗的“红管家”之一。上任后,他担起收集民意、宣传政策、解决问题等“六大员”角色,专管邻居们的家长里短。
近年来,胜利镇把志愿服务融入社区治理,着力打造“单元楼栋红管家”品牌,在9个社区56个小区推选楼道单元红管家1162名,打造“一幢楼栋、一名管家、一张卡片、一个网格”的服务模式,形成居住在社区、奉献在小区、服务在楼道的志愿氛围。
新华社区党委紧扣居民需求,创新社区发展治理体系,培育引进6家公益性、服务性社会组织,组建志愿服务队15支,招募志愿者600余名,构建“居民点菜—社区接单—社会组织实施—居民受益”的志愿服务新路径。
阅秦水韵小区七旬老人南兆才多年来和老伴照顾残疾儿子,近日想为家里换洗一下窗纱和油烟机,一个电话社区便安排志愿者上门服务。新华社区宁居通智能化社区服务中心12349服务热线通过“菜单式”接单,精准化打造群众需求15分钟“诉求服务圈”。
“今日下午3点,上桥社区启心心灵电影赏析活动播放电影《千与千寻》,请家长和孩子们参加。”每周六下午,一份邀请孩子和家长一同去社区观看电影的“邀请函”定时发布在上桥社区党委书记杨丽娟的朋友圈。
“启心心灵电影赏析”是上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启心公益服务中心,致力于家庭教育及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推出的品牌志愿服务活动,迄今为止已经举办百余场,受众2000余人。
胜利镇党委书记丁爱华介绍,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该镇规范化打造新华、永昌、上桥3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发挥“挎包敲门”“红袖章”“红帽子”“蜂巢”等94支志愿服务组织作用,组建文明监督员队伍100支,落实“周五志愿服务日”制度,开展疫情防控、义务诊疗、敬老助残、绿化补植、文明劝导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640余场次,为社区治理注入新动能。
“志愿之城”聚集合力
青铜峡市陈袁滩镇唐滩村的“红草帽”巾帼志愿服务队,采取“农村+城市”“线上+线下”“固定+流动”相结合的方式,以多样化、精细化的志愿服务活动,为素不相识的人送去关爱和温暖。盐池县“月月有光彩”志愿服务队每月为社区居民、孤寡老人、残疾人和残疾儿童开展义务理发等服务。
吴忠市吉财慈善协会面向有困难的学生和青年人、需要帮助的中年人、孤寡残疾老人3个群体,每月1日和15日开展“青苹果”“康乃馨”“夕阳红”专项志愿服务。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开展专家义诊、名师送课、送戏下乡、科技下乡、技能培训等志愿服务活动。
话剧《高沙窝脱贫记》巡演221场次,将文艺作品送到百姓家门口和田间地头,激发了广大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马慧娟创建“泥土书香读书社”,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识文断字。
今年以来,吴忠市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农民运动会、秦腔、广场舞、刺绣等形式多样的活动1500余场次,引导群众在参与中发挥才智、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娱乐中陶冶情操。
该市把志愿服务融入各项工作,形成点线面共进步、同提升的良好局面。开展“垃圾不落地、吴忠更美丽”“助力创城、情暖吴忠”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提升。全市公共场所、社区和窗口行业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岗、台)132个,开展文明引导等志愿服务,传递道德力量。开展“亲情驿站”“四点半课堂”“免费兴趣培训班”等志愿服务,有效提升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
吴忠市文明委从完善机制、建设阵地、壮大队伍、管理培训、拓展服务、嘉许回馈6个方面持续深化“志愿之城”创建;印发《深化“志愿之城”创建实施方案》和《关于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社会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逐步建立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管理体系和项目体系,为全市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截至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27.90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9.61%,清理“僵尸志愿者”2477人;注册志愿服务团队1437个,发布志愿服务项目40905个,志愿服务总时长达1345.75万小时。
利通区新华社区志愿者看望独居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