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和27日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时间,伴随着倒计时的临近,考生们的复习也进入白热化阶段。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考研人数创新高,根据相关教育机构不完全统计,报考2021级硕士研究生的考生人数超过400万人,而2020的数据是341万,增长幅度之大为疫情中逆行奋力前进的考研学生增加了不小的压力。本期教育视野我们聚焦4位考研学子,讲述他们的考研故事。
把失去的时间争回来
面对10天后的考试,宁夏大学大四学生卜通坦言,准备得并不充分。
“刚上大学就有读研的想法,这四年一直没有打消这个念头。”卜通说,今年1月放寒假前,卜通为下学期考研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信心满满地备考,虽然当时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发生,但他认为离自己还很遥远。但没想到却经历了“史上最长寒假”。
卜通从2月份开始复习英语、政治、专业课,每天坚持背单词、做真题。卜通最大的短板是英语,但在家备考效果不佳,没有学校的学习氛围好,需要一个人面对很多事情,但是受到家里一些事情的影响,自己心态也过于浮躁。回忆那段时间,卜通说自己浪费了一段最佳的备考时间。进入6月后,卜通意识到距离考试只有半年时间,而此时距离1月份开始复习的时候也过去了半年。他开始把自己从浮躁的边缘一点点“拽”回来。9月返校后,卜通的复习状态回来一些,做题、看书、背单词,生活单调而重复,他知道自己的任务就是惜时如金。
硕士研究生考试总分和单科成绩双上线才有资格进入面试,“对专业课和政治比较有信心,但是英语不是短时间内能涨起来的。我已经做好两手准备,即使今年不成功明年我也要把握好时间,圆了自己的考研梦。”卜通说。
在坚守中成长
每天进入复习状态后,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大四学生索志雯就将手机关机,“我复习的时候不带手机,回宿舍看一看,这段时间一直如此,习惯就好。”她笑着说。今年3月,索志雯确定考研,“我本科专业是汉语言文学,很喜欢这个专业,报考的是现代文学专业,想继续从事这方面研究。”她说。
冲刺阶段,15天背完一本书。这是索志雯复习期间创造的小奇迹。文学类专业录取分数高,报考人数多,竞争激烈,她所报考的内蒙古师范大学现代文学专业仅招录4名学生,必须拼尽全力才有机会晋级复试。返校前她在家复习,专业课提升的不明显,随着时间日益临近,那段时间她很焦虑,但她对自己说:不论能否记住,一直背就对了。回到学校后的生活和复习生活更规律,也更自律。
多年来,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都为考研学生设立考研自习室,取得了良好效果。复习之余,她和一同备考的“战友”分享复习心得,“志同道合的同学在一起,能让前行的路途多了些温暖和陪伴。”索志雯说。
考研路上有过精神饱满的冲锋,也有过无可奈何的迷茫。在近一年的复习时间中,索志雯最大的收获是:成长。本月初,索志雯的姥爷去世了,由于家远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受疫情防控影响,她没能回家看姥爷最后一眼。“心里很难过,大哭一场。挺难的,但是我知道自己要坚强,要扛下来这种压力,通过这件事,我的抗压能力提高了,面对考研,我心无所惧。”她说。
为发展争取更大空间
6时30分起床、复习单词1小时、早饭、学习、午饭午休,14时学习、18时晚饭、19时至23时复习。
这是岳敏近半年来的作息时间,似乎乏味,但她却乐在其中。岳敏今年从暨南大学毕业。今年2月还未毕业时,岳敏就做好“两手准备”:找工作或考研。一直到6月还未找到心仪的工作,便全身心投入到硕士研究生考试之中,确定报考学校和方向,寻找资料购买书籍,加入考研QQ群、微信群及时获取咨询,一切都开始按部就班地准备。
“我本科是会展管理专业,研究生这方面的专业很少,经过慎重选择我报考了英语。”在考研大军中,“三跨生”(跨地域、跨专业、跨学校)被普遍视为畏途,对岳敏来说,从管理学到语言学的转变也是不小的挑战。
选择英语是因为她高中时的英语成绩一直不错,大学期间也没有“撂荒”,一直坚持学习,考本校研究生情况更熟悉。但6月份备考时,拿到全英文的教材让她感到巨大的压力,直接感受:看不懂。当时她自忖,
要用不到1年学习专业学生4年的课程,挺难。但转念一想,赶一赶还是有希望。在她所居住的社区图书室,也有一同备战考研的“战友”,最近,岳敏复习是查漏补缺阶段,“虽然我是单枪匹马,但不孤单,现在专业课的程度也越来越好,查漏补缺,难度不小,但我有信心。”岳敏说。
初心不忘必有回响
修德济人,笃学精术。尽己所能,帮助更多可以帮助的人。这是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学院大五学生彭心如从填报高考志愿至今所坚守的信念和初心。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大批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其中不乏平日里给他们上课的老师,从新闻上她看到了医护人员舍生忘死的伟大事迹,心潮澎湃,也更坚定了自己加入杏林的志向。她说,可以在需要自己的时候挺身而出,践行医学生誓言,是最让我期待的事情,我要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前辈们学习。
考研的念头起于大三,医学专业性强,对毕业生的要求更高,很多本科生选择继续深造。彭心如所在的班里,80%的学生选择考研。起初是人云亦云地“随大流”,但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彭心如也开始认真思考自己未来要成为一个怎样的医生,那就是一名优秀的医生,为了实现自己的期许,她从大四开始做准备。
今年4月,宁夏医科大学组织了若干场次援湖北医疗队员讲座,讲述在武汉和襄阳期间的感人故事。彭心如对一个细节印象深刻,穿着防护服的宁夏医疗队员和一位武汉市民面对面,这位市民告诉他,担心同病房的患者歧视他们,甚至不敢开口说话。但是透过护目镜看到了那关切的眼神,心中的一切重担都卸下来了。治疗结束后,这位患者“确认过眼神”找到这位“对”的医生。听到这个故事时,她对自己有了新的思考,重新定位审视了自己,坚定自己坚持考研的意义所在。
医学专业需要记忆、背诵大量内容,有时学了就忘,忘了还不会,复习烦躁时,彭心如给自己打气:量变达到质变,虽然付出和努力短时间内看不到收获,但最终会以一种不期而遇的惊喜和美好等着自己。她报考的专业是大连医科大学的妇产科专业,“能够见证新生命的诞生,很有意义。”彭心如说。(记者 张 贺 文/图)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考研自习室内考生们抓紧时间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