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一上年纪,身子稍有不适,就会各种担心:食欲不好,以为是肠胃出了问题;睡觉起来腿麻,觉得是不是有大毛病了;要是遇到感冒发烧,更会担心是不是暗藏大病了……可真的去医院检查,医生却给出了“并无大碍”的答复。难道是老人心理脆弱?对此,心理医生分析,这样情况的老人很可能患上了“老年疑病症”。
总觉得自己有病几乎跑遍了所有科室
家住永宁阳光社区的张阿姨今年63岁。半年前,她因腹部不适就医,被诊断为胆囊炎,经住院治疗后病情缓解。但出院后,张阿姨总认为自己的病没治好,有时候会觉得腹部一直在疼,甚至觉得自己肝脏、胃肠道都有病了。
又因为医生曾经说过,胆囊炎也会影响到肝、胃功能,所以如果照镜子时发现脸色略有不好,张阿姨就认为自己一定是病重了,更加焦虑不安。但反复就医、检查,医生却很确定地告诉她“并无大碍”。“这段时间觉得胃又开始疼,想着是不是又有炎症了,但去医院做了检查也没查出什么,医生就给开了一瓶香砂养胃丸。”张阿姨在讲述自己的感受时,眉头紧锁,又说自己最近还胸闷,总觉得喘不上气,怀疑是不是肺部也有问题。
看着张阿姨的紧张,她的女儿说:“一开始我们是挺害怕的,两年前爸爸生病去世了,如果妈妈再有什么问题,我们真的很难承受。”起初只要妈妈说不舒服,女儿就会请假陪着去医院检查。“但这大半年时间里,我们几乎跑了所有科室,并没有检查出妈妈再有什么病,后来一个学心理的朋友提醒,说我妈这可能是心理问题。我们这才意识到,应该关注妈妈这一反常举动背后的需求。”
病因:过度关注健康
原来,两年前,张阿姨刚退休,本想可以安享晚年,不料爱人却突发疾病离开。这件事对张阿姨打击很大,后来自己又患病住院,出院后,孩子工作忙,她经常一个人在家……面对家人病故、自己身体大不如前、又因退休后身边没什么朋友……张阿姨越来越缺乏安全感,所有的精力也都放在了健康与疾病问题上。
“反复就医、过度检查、医源性暗示等,会加重老人的疑虑。张阿姨的这一情况,其实就是‘疑病症’的表现。”对此,宁医大总院心理卫生中心王媛医生说,过度关注健康与躯体疾病,是老年人疑病症多发的主要原因。
随着“空巢”家庭的增加,疑病症患病率近年来亦呈上升趋势。“一般来讲,人到老年,生活中往往会出现两方面问题,一是自信心降低,二是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自然规律。如果老人具有敏感多疑、易受暗示、社会活动少等特点,更容易患上此种疾病。”
这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现象
老年疑病症,也称疑病性神经官能症。患者会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极为重视,总是担心某些器官发生病变,会患上一些难以治愈的疾病。其实这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心理现象。简单地说,就是没病却怀疑有病;还会将小病放大,夸大病情,把身体微小的变化当作严重疾病的证据。“这些老人会把小病当成大病去看,反复就医,迫切希望通过检查明确诊断,强烈要求医生给予治疗,服用药物,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药物依赖性,靠吃药度日。只有这样,他们的心理才能得到满足。”王媛说。
三个方法赶走疑病症
“一旦发觉自己或他人有这类状况时,要及时采取适合的方法进行处理。”王媛介绍说,疑病症发生以后,患者本人会觉得特别辛苦,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家属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耐心。
目前,针对疑病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心理治疗,必要时结合药物治疗。
一是根据身体状况适当进行一些户外运动,增强体质。家人应多鼓励患者干自己喜欢的事,获得有用感和有价值感,改善不良心境。
二是转移注意力。要将注意力从自己的“病情”上转移出来,不过分关注身体状况,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这样就没有精力过分关注所谓的“病情”了。
三是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从医生那里得到自己什么病也没有的答案后,一些患者还是会认为自己有病,这是因为其心理上已经形成习惯,所以要经常进行“自己没有病”的心理暗示。
“不过,另一个现象也值得注意,以往多在老年人群中出现的疑病症,已悄悄蔓延到年轻人中,这与压力大、情绪焦虑、生活不规律等有关。有类似情况的青年人,可寻求专业咨询师的帮助。”王媛最后提醒说。(记者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