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贺兰山漫葡小镇很多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将独门绝技带入寻常生活中,伴着小巷街头的烧烤摊,充满城市烟火气。
8月7日立秋,记者走进漫葡小镇文化艺术街区,里面是宁夏数十家非遗艺人创办的非遗文创基地。在12-10号,是老蚕豆漆陶工作室。老蚕豆,本名谢立雄,是银川金凤区紫砂陶器制作和大漆工艺制作及金缮修复非遗项目传承人。他经过多年摸索把陶器和大漆制作融合在一起,让沉寂千年的漆陶文化重新绽放新的生命。
大漆之美。
何为“漆”?漆,形声。从水,桼声。本义:漆水。漆水,是古代一条河流的名称,是陕西渭水支流,今名漆水河。发源于陕西麟游县西。“漆水河的南岸长满了漆树,割下来的汁,叫漆。”谢立雄解释古人创造“漆”这个字时,用了象形,看起来像是割开树皮流出的汁液。此汁液是天然漆,也被称为大漆,对人体无害,区别于现代化工油漆,是大漆工艺最重要的材料,古时有“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说法。
髹漆工艺做成的太阳神盘。
何为“髹[xiū]漆”工艺?髹,指把漆涂在器物上。髹漆工艺作为中国传统工艺之一,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陶瓷艺术相互影响、借鉴,早在新石器时期便已出现了融合。谢立雄自豪地说,我国是世界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漆弓距今有8000多年历史,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朱漆涂饰木碗距今有7000多年历史。谢立雄从书架上找出明代黄成著《髹饰录》,指着其中一段的描述,读道: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一件漆器产品通过做胎刷漆打磨等几十道以上的工序往往需要二三个月、一年二年乃至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大漆技艺是非遗文化传承。
说到漆文化,宁夏人并不陌生。1981年宁夏固原西郊乡雷祖庙村出土的北魏漆画棺,从漆画和工艺上看,继承了战国和汉代漆器的传统。在制作工艺上延续了汉代工艺技术,以描金贴金及镶嵌彩绘髹漆等工艺为主,制作技巧远远超过前代工艺,画面融合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元素,反映了北魏时期各种民族大迁徙文化大融合的社会背景。
老蚕豆,本名谢立雄,是银川金凤区紫砂陶器制作和大漆工艺制作及金缮修复非遗项目传承人。
古人将漆用在竹简、食器、祭器上,今人如何使用?谢立雄拿出一片干树叶、石榴皮、橙子皮、茄子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东西,讲述将之晒干后,先要上底漆、底灰和裱布,再通过三道以上的刮灰工序后打磨平整,然后做漆,开始髹漆工艺,包括彩绘、螺钿镶嵌、金银平脱等技法。
老蚕豆漆陶工作室。
“原本平凡的物件,因为髹漆工艺,从而变成光华夺目、绚丽多彩的漆艺品,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髹漆技法就是古人流传下来的大漆文化,漆艺改变了古人原本单调的生活,为生活注入了美,而今我传承着古人的髹漆技法,继续创造生活中的美,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从江苏来到宁夏定居生活了十几年的谢立雄,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大漆工艺,热爱非遗文化。(宁夏新闻网记者 蒋萍 文/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