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7月23日电 (记者 郭超凯 余湛奕)要改变世界,一个年轻女孩能做些什么?
从组织“哈佛中国行”项目带外国青年游历中国到成立Hi China国际青年发展联盟全职投入公益事业……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这些年柳茜一直在“边走边寻找”,包括参加此次世界青年发展论坛,与来自100多个国家的约2000名青年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交流对话。
7月21日至23日举行的世界青年发展论坛,旨在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汇聚最广泛力量。作为受邀参加的青年代表,柳茜和乌干达留学生萨拉、厄瓜多尔留学生哈文以及线上7名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年代表,作为报告员代表在论坛上发出了《青年优先发展国际倡议》。
这项倡议是此次论坛的重要成果之一,为了让倡议更贴近青年需求、更接地气,早在论坛开幕前,柳茜便和来自16个国家的20名青年代表参与主办方召开的各国青年报告员磋商会议,就《青年优先发展国际倡议》进行多次磋商。
在她看来,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下,从上课求学到求职创业,从现实困难到未来的巨大不确定性,诸多时代挑战给青年发展造成困境,而论坛的召开有助于“中国青年真正走上国际舞台,不仅要讲述中国故事,还要讲述我们如何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从讲好中国故事到“赋能青年、改变世界”,这些年柳茜一直在做的,正是通过青年力量努力消融世界对中国的偏见和误解,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
故事要从她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的求学经历说起。
在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和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分别取得金融和数学两个学士学位后,2013年柳茜进入肯尼迪学院公共政策专业深造,与跨国公司总裁、NGO组织创始人等来自世界各国的青年成为了同学。
时间长了,柳茜发现这些外国同学对中国或多或少存在偏见与误解。尽管柳茜等人极力指正外国同学的偏见,但也被不少人视为“护短”。“他们对中国的偏见更多源自听到什么,所以我希望能将他们带到中国,亲身游历真正的中国后自然会改变他们的固有偏见。”柳茜如是说。
在哈佛大学的第二年,作为肯尼迪学院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的柳茜带领团队组织“哈佛中国行”项目,希望为世界青年呈现一个真实、全面的中国。
该项目在哈佛大学全校范围内面试,225位报名者中仅有来自14个国家的26名学生通过面试,其中便包括了柳茜的同专业同学Theodora。在参加“哈佛中国行”前,Theodora读了5本关于中国的书并列出了12个问题,其中不乏一些敏感、尖锐问题。
对于Theodora的“刁难”,柳茜没有直接作答,而是让Theodora带着这些问题亲历中国后自己感悟。十几天的行程结束后,Theodora也有了自己的答案,她感慨地跟柳茜说道:世界上没有一种绝对“正确”的政治形态,只要这个政府能带领它的人民,用合适的方式朝着共同方向努力,那它就是一种“合适”的政府。
2015年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毕业后,柳茜回国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不过仅仅2年后,她便做了一个在许多人眼中近乎“疯狂”的决定,放弃高薪工作全职投入公益事业,在“哈佛中国行”基础上创办青年公益组织 Hi China国际青年发展联盟。
不过数年时间,柳茜已将Hi China发展成助力中外青年友好交流对话的优质公益组织,触角达到全球30多个国家。因促成与乌兹别克斯坦一系列民间交往,她更是成为第一个被授予“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勋章”的非乌籍人士……
如今,柳茜身上的标签有很多:江苏省青联委员、第16届江苏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中国校友会董事……但她最重视的还是“公益人”这个标签。
做公益这几年,柳茜放弃“低头捡六便士”那种循规蹈矩的人生,转而追寻“天上的月亮”,将青年成长项目当作一生的事业。关于青年如何改变世界这个问题,她仍在步履不停地探寻答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