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州7月18日电 题:战暑运:233分钟,“移植”铁路“咽喉”
作者 徐良福 陆省省 郭军
“命令号29702,施工时间0时3分至4时,作业时间233分钟。”7月16日凌晨,随着驻站联络员发出施工命令,静待了半个小时的施工队伍一下子嘈杂起来。
道岔是铁路“咽喉”,一旦发生病害,就要及时更换。承担此次换岔工作的是广州工务段韶关东综合维修车间,上道前,车间主任欧武斌再次强调了作业要求,“我们今天的主要任务就是用这233分钟时间,把第6组道岔拆除,然后把组装好的道岔原位置安装上去,捣固密实,达到开通条件,大家各司其职,注意安全”。
“上道!”联络员指挥道。200余名名施工人员有序进入作业区,一时间,施工现场号子声此起彼伏。这边厢切割钢轨区域一片“火树银花”,焊接区域焊花飞舞,2台挖土机阵阵轰鸣,铁锹与石砟叮当碰撞......作业人员迅速将病害道岔拆除,将钢轨、枕木、石砟等清出作业区域,整个施工现场虽然人多,却忙而不乱。
那边厢,安装顶镐、滑轨、滑轮、卷扬机,搭设枕木墩,启动发电机泵站......30余人按照各自岗位开展推运前的调试工作。“今天的推运距离有350多米,难度相当大”,负责推运工作的组长李建波说,“我们要把枕木垛搭实,把滑轨方向调正,然后把道岔用顶镐顶起来垫上滑轮,这样轨排才能正常行走,如果运行过程发生滑轮或滑轨倾斜等问题,可能会造成施工延点”。
随着旧道岔拆解完成,场地平整完毕,挖掘机退出场地。“滑轨装置安设完毕,走行轨铺设到位,大家控制好速度,注意安全。”施工负责人欧武斌拿着对讲机指挥作业。
“轨排推运到位”“抽出滑轨,道岔纵、横移对位正式开始”“卸砟回填”“线路捣固”......随着一系列指令,换岔作业进入尾声。
“受场地限制,我们今天更换的这组18号道岔不能进行整体更换,要先将组装好的半组道岔分别移上线路,然后再拼装,时间紧,尤其组装又是个关键环节,丝毫马虎不得”,欧武斌指着已经组装好的道岔说。
线路科工程师胡潇潇告诉记者,“今天难度最大,也最考验技术的就是道岔组装和入位了,无论是组装的尺寸,还是入位点,只要有一项不合适,都做不到严丝无缝。今天更换的这组18号道岔,总长61.8米,重130吨,一旦形成病害,今后很难整治”。
据了解,道岔组装就像“拼积木”,需要在线下找到合适场地,将一根根钢轨枕木,和一堆堆零配件按照技术要求组装在一起。最短的一根岔枕要2.3米,重达190公斤,而最长的要4.8米、400公斤左右,10多个人抬着都费劲。
“为了保障换岔顺利推进,我们提前1个多月进行道岔预铺。克服了高温、站场狭窄、钢轨型号杂、配轨较困难等诸多困难,截止道今天,圆满完成了6组道岔的更换任务。新道岔将大幅度提升线路质量,更好地为暑运保驾护航。”车间副主任徐毅超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