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运城7月1日电 题:让心灵不“留守”山西闻喜“儿童主任”把爱洒进留守儿童心房
作者 杨静 刘小红
明亮开阔的教室内,书籍、玩具应有尽有,墙上是孩子们绘画和手工作品……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社区综合儿童之家阅览室内,42岁的“儿童主任”郑蓉正在为孩子们普及安全教育知识。
闻喜县位于山西省南部,运城市北端。截至目前,当地有0岁到18岁人口73745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03人,孤儿47人,留守儿童860人。闻喜县儿童福利工作起步较早,2010年,闻喜县便在畖底镇10个试点村设立儿童之家。
2014年,闻喜县被民政部确定为“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县,从该年起当地以在畖底镇10个试点村设立的儿童之家为基础,资源整合、因地制宜,重点选择留守儿童相对集中、有场地的村庄设立儿童之家,裴社镇大泽村儿童之家就是当时设立的。
彼时,郑蓉已在大泽村教书12年,由于对村里孩子的情况比较熟悉,她兼任起大泽村儿童之家的“儿童主任”,到现在已是第8个年头。
“儿童之家起步比较难,大家都不知道要做什么,也不知道儿童主任是什么职务。”郑蓉告诉记者,一开始她带着自己的孩子挨家挨户进行走访、普及,“村里很多我孩子的同学,孩子领着我挨家挨户过,还会给我提供一些同学的基本情况。”
儿童之家主要职责是为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以及孤儿提供服务。郑蓉告诉记者,当时大泽村留守儿童占全村儿童的四分之一,“父母外出打工,觉得只要赚到钱就是对孩子好,慢慢孩子出现一些问题后,父母才发现,对留守儿童来说最缺乏的是精神方面的关怀。”
因此,儿童之家经常会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引导孩子们理解父母,打开孩子心结,建立更健全的人格。此外,儿童之家还设立了各类“行为银行”,促进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格,“如‘阅读银行’有利于激励孩子多阅读。”郑蓉说。
说起老师与“儿童主任”的不同之处,郑蓉认为,老师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儿童主任”则更关注孩子的家庭,侧重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了解孩子更多,对我的教学工作也有促进作用。”
儿童之家的活动时间为周六日和节假日,郑蓉完全没有休息时间,但她却不觉得累,“和孩子们做游戏,也是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郑蓉说:“在学校做老师,孩子们有些话不好意思说,而‘儿童主任’和孩子们家庭接触比较多,他们也愿意和我说更多事情。”
儿童之家每个孩子的变化都让郑蓉印象深刻,有一个孩子一岁时父母便去了新疆工作,直到五六岁都没回来过,孩子对父母完全没有概念。来到儿童之家后,郑蓉联系到孩子妈妈,经常让孩子与父母视频。
“孩子觉得在儿童之家可以看到妈妈,那段时间就很依赖我,吃饭睡觉都需要我陪。”郑蓉说,她慢慢引导孩子与父母多交流,同时她也经常与孩子的父母沟通,希望父母能多回来陪伴孩子。
“还有一个上幼儿园的留守孩子,突然有一天呕吐不止,随即就昏迷了,村里治不了需要转院,孩子家庭比较困难,当时在村支书和学校校长帮助下进行了募捐,募捐到3万多块钱,凑够了孩子的转院费用,一个月后,孩子成功手术,活泼开朗的小女孩又回来了。”郑蓉说,做这份工作是值得的,尤其是能帮助孩子们,觉得特别有意义。
看到孩子们克服各种困难,变得越来越好是郑蓉一直坚持“儿童主任”这份工作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希望社会、家庭等各方力量共同去关爱孩子们。”郑蓉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