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为我区捐赠丰田无障碍车 石嘴山市开展七大重点行动 为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 数聚宁夏 算领未来|华为数据中心能源助力宁夏中卫打造全球领先绿色算力集群竞争力 “贺兰山东麓”敲开“世界葡萄酒之都”的大门 【地评线】贺兰山网评:过于自信也会导致上当受骗 数聚宁夏 算领未来|第五届云天大会在中卫开幕 遇见中国之美·中卫66号公路 宁夏回族自治区通信管理局 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清退宁夏属地僵尸类APP的通告 中宁一案例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男子轻信网贷被骗1万元 宁夏涉农企业享留抵退税扩围“红利” 36只“迷途羔羊”引来十余名“羊倌”争领 银川市总工会把劳模工匠请进校园激励青年学子 行业头部企业加速布局宁夏算力枢纽 宁夏乡村游订单同比增223% 【黄河安澜】秋意渐浓 黄河两岸景美如画 前8个月宁夏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0.5% 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 石嘴山市加速解决房屋产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 湖城之秋——打翻了的调色盘 中宁县检察院落实工作机制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 宁夏原创音乐剧 《花儿与号手》喜摘文华大奖 首届“西部数谷”算力产业大会主论坛举行 敢做“无人区”的探路者 宁夏中卫:电力护航云计算产业高质量发展 【地评线】贺兰山网评:算力产业驱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 禁毒宣传进校园 提高学生辨别新型毒品能力 贺兰县:直播带货开启残疾人灵活就业新模式 借款人不还钱,担保人被司法拘留15日 宁夏隆德县完成首笔用水权质押贷款 宁夏明确2022年社保缴费基数 小说《微水浮尘》在京首发 同名广播剧上线 宁夏泾源 “电”亮山乡 好山水做出“富民”好文章 专家学者聚首 为创投行业把脉支招 吴忠利通区:石榴花开情更浓 西夏区铲除毒品原植物160余株 中宁县检察院为未成年儿童健康成长撑起“保护伞” 社交平台上的反诈联盟:被骗、救赎与博弈 乘势而上 随“算”而动 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在上海开幕 宁夏线上直播带岗招聘活动帮助残疾人实现精准就业 2022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主体活动闭幕 变“带货”为“带岗”,银川这场招聘会为残疾人提供246个就业岗位! 首届中卫·房车文化节暨消费惠民活动启动 秋季跟风刷酸 小心焕肤不成反“烂脸” 不再“守着黄河缺水喝” 被基础设施网“包裹”的幸福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新赛道”寻求新动能 金凤区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一起涉养老诈骗案件 来吧,展示!首届“西部数谷”算力产业大会等你来 宁夏水投集团:三项制度激活企业原动力
你当前位置:首页 >民生关注 >

大熊猫吃竹子“绝技”从何而来?最新研究揭秘600万年前起源

2022-07-01 11:04:25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1日电 (记者 孙自法)属于食肉目的大熊猫为什么只吃竹子?它熟练的抓握竹子“绝技”是如何起源演化而来?这些问题不仅学界关注,大众也颇为好奇。

中科院古脊椎所邓涛研究员在北京接受采访,介绍大熊猫食性起源演化最新研究成果。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中科院古脊椎所邓涛研究员在北京接受采访,介绍大熊猫食性起源演化最新研究成果。 中新社记者孙自法 摄

大熊猫食竹历史可追溯到600万年前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客座研究员、美国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王晓鸣和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邓涛、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吉学平与科研同行合作,最新完成对采自云南昭通水塘坝晚中新世(距今约700万年-600万年)遗址始熊猫的关键化石——伪拇指(也称第六指)和臼齿化石的研究发现,始熊猫具有最早的增大的桡侧籽骨,已经形成对握的“拇指”功能。

不过,自中新世晚期以来,熊猫的“拇指”没有进一步增大,因为其在抓握竹子的同时还必须兼顾蹠行式(前后脚掌接触地面)走路的承重功能,不可偏废任何一方。这一分担体重的限制可能是熊猫的伪拇指从未演化成完整手指的主要原因,但这种简陋的“拇指”表明,大熊猫专门吃竹子的习性至少在距今600万年前就已经起源。

这项古生物研究重要成果论文,北京时间6月30日夜间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报告》上线发表,为早于晚更新世的始熊猫-大熊猫谱系演化提出重要化石证据,也为回答始熊猫是否已经开始吃竹子、伪拇指能否帮助熊猫抓握竹竿等提供关键证据。

大熊猫(A,C)和始熊猫(B,D)伪拇指的解剖结构及抓握示意图。 中科院古脊椎所 供图大熊猫(A,C)和始熊猫(B,D)伪拇指的解剖结构及抓握示意图。 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图

大熊猫伪拇指“绝技”最著名最神秘

论文共同作者邓涛研究员在论文发表当天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科普介绍说,属于食肉目的大熊猫是熊科中一个高度特化的成员,它已演变成一种专注的植食性动物。大熊猫与其“同门兄弟”不同,因为它有许多“绝技”,使其能够适应于专门吃竹子的生活。

在这些“绝技”中,大熊猫额外的“拇指”可以说是最著名但也最神秘。除了大多数哺乳动物前肢上正常的五个手指外,大熊猫还有一个强烈增大的手腕部骨骼即桡侧籽骨,充当第六个手指,形成可以对握的“拇指”来抓住竹子。

大熊猫的伪拇指很早就吸引博物学家的注意,近几十年来,得益于著名进化生物学家斯蒂芬·古尔德(Steven J. Gould)推介,大熊猫获得对握的拇指状结构已成为一个著名的进化适应例证,这种独特的解剖结构与同样独特的吃竹子习性之间的独特联系引发关注。

邓涛指出,尽管大熊猫的伪拇指非常有名,但要搞清楚伪拇指的来龙去脉,化石是最重要的证据,之前的最早记录仅发现于贵州双河洞约10.2万-4.9万年前的晚更新世沉积物中。如果抓握竹子是这一特征的主要功能,由于哺乳动物的籽骨在发育中很容易伸长,那为什么大熊猫没有演化出一个更细长的桡侧籽骨,一种更像真正的对握型拇指的籽骨,以便更有效地抓握竹子?之前这个问题没有得到解答,因为在早于晚更新世的始熊猫-大熊猫谱系中缺乏相关的化石证据。

大熊猫(B,D,E)与原始熊类(A)和人类(C)手部的对比。 中科院古脊椎所 供图大熊猫(B,D,E)与原始熊类(A)和人类(C)手部的对比。 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图

大熊猫抓握与人类抓握有根本不同

邓涛说,本项研究基于2015年研究团队在云南昭通盆地晚中新世水塘坝地点始熊猫伪拇指和臼齿化石的新发现,依据始熊猫已知最早的增大的桡侧籽骨,其伪拇指显示出中间形态,首次记录了熊猫向取食竹子演化的可能时间和步骤。

在食肉动物中,熊科动物的臼齿最为复杂,因为它们还要咀嚼大量非肉类食物。而在熊科动物中,熊猫的牙齿模式最为精细,褶皱出许多非常明显的齿尖,在强健的下颌骨和颞下颌关节协助下,有利于嚼碎坚硬的竹子。始熊猫的牙齿形态已达到现代大熊猫的复杂程度,甚至更复杂。“始熊猫是否已经开始吃竹子?能帮助抓握竹竿的伪拇指是另一个关键证据”。

邓涛指出,人类及其灵长类近亲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演化出能与其他手指对握的拇指来进行精确的抓握,这不仅需要关节的灵活性,还需要屈肌和伸肌的复杂相互作用。

大熊猫的抓握与人类的抓握有根本不同,其桡侧籽骨通过固定关节与第一掌骨和舟月骨形成一个功能复合体,与其他掌骨联动,而不能够像人类拇指那样独立于其他手指运动。这种被动的抓握系统远不如人类的主动抓握系统有效,但它足够为大熊猫提供吃竹子所需的抓握能力。此外,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即使桡侧籽骨最初仅略微增大,也能形成简单但有用的抓握功能,适度防止竹子从手指上滑落。

现生大熊猫的桡侧籽骨在靠近末端处有一个急剧内弯的钩,其功能是靠单一骨骼形成的抓钳。与人类具有两个指节的拇指形成对比的是,人类拇指的末端一节可以弯曲以便于抓握。

大熊猫抓握和咀嚼竹子细节图。 Sharon Fisher 摄大熊猫抓握和咀嚼竹子细节图。 Sharon Fisher 摄

伪拇指演化兼顾抓握竹竿和承担体重

邓涛表示,始熊猫的桡侧籽骨缺乏末端的弯钩,表明其进化过程分为两步:伪拇指最初简单伸长,后来出现更精细的末端弯钩,同时伴随着末端的轻微缩短。无论是绝对长度还是相对长度,始熊猫的伪拇指都超过其现生后代,只是缺乏大熊猫的末端弯钩。

“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更长的手指肯定会增强抓握竹竿的能力,那为什么熊猫的伪拇指没有进一步拉长呢”?

研究团队认为,桡侧籽骨没有进一步延伸,是伪拇指兼顾抓握竹竿和承担体重之间的功能调和。与犬科、猫科和鬣狗等奔跑型食肉动物的趾行式(前后脚趾着地)不同,肥胖的熊科动物都是蹠行式。强烈伸长的桡侧籽骨更有利于抓握竹子,但不可避免地与长距离行走产生冲突,从而损害伪拇指内表面用于抓取和外表面用于承重的双重功能。任何桡侧籽骨的进一步增大都会导致更显著地突出于掌面,从而对行走产生干扰,“通俗地说,就是会硌脚”。

因此,现生大熊猫通过伪拇指末端向内急剧弯曲成钩状和外侧变平来均衡功能间的相互冲突。在现生熊科动物中,只有大熊猫有一个大的肉质垫来缓冲桡侧籽骨,表明这种骨骼的承重功能很重要。

由于栖息地竹子非常丰富,大熊猫不需要每天长途跋涉去寻找食物,因而吃得多、吃得快是更重要的事。熊猫用牙齿撕裂竹竿时,紧紧抓住竹竿可能是伪拇指最有用的功能。竹竿非常坚硬,尤其是冬季完全变为木质时,需要熊猫的双手有相当大的握力来扭转和拉拽,以便与下巴配合进行有力的啃咬和撕裂。因为抓紧竹竿比一把抓住更多的竹子对熊猫来说更重要,所以演化上对伪拇指长度没有太强要求。

熊猫家族伪拇指和臼齿与食竹习性的演化关系。 中科院古脊椎所 供图熊猫家族伪拇指和臼齿与食竹习性的演化关系。 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图

伪拇指是有效采集竹子的关键适应

邓涛认为,熊猫简陋的伪拇指很难用于采集熊科通常的杂食原料,如种子、坚果、浆果,甚至矮草等,这表明增大的桡侧籽骨的唯一取食目标就是竹子,伪拇指是熊猫谱系中有效采集竹子的关键适应。尽管其消化系统似乎效率低下,但大熊猫“大吃海吃”的策略使其能够成功扩展到华南和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并成为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中的重要成员。

在中国的竹林深处,大熊猫安静地吃它的竹子,过着与世隔绝、独来独往的生活,远离其食肉类“亲戚”们在食物链中的主导地位。

熊猫从广泛的杂食性菜谱过渡到一心一意吃竹子,按理说需要在解剖学、生理学以及遗传学基础上进行多重改变。然而,即使经过至少600万年专注于吃竹子的历史,这些转变仍然有限,主要集中在取食技能上,而大熊猫的消化系统仍然是食肉动物的配置。

中新世晚期以后,熊猫家族的伪拇指没有进一步伸长的事实表明,它们已获得足够的抓握力来对付竹子。“这也就是说,足够抓紧一根竹竿或一把竹子,同时还能撑着肥胖的身体行走,大熊猫演化出的伪拇指不长不短正合适。”邓涛总结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