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为我区捐赠丰田无障碍车 石嘴山市开展七大重点行动 为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 数聚宁夏 算领未来|华为数据中心能源助力宁夏中卫打造全球领先绿色算力集群竞争力 “贺兰山东麓”敲开“世界葡萄酒之都”的大门 【地评线】贺兰山网评:过于自信也会导致上当受骗 数聚宁夏 算领未来|第五届云天大会在中卫开幕 遇见中国之美·中卫66号公路 宁夏回族自治区通信管理局 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清退宁夏属地僵尸类APP的通告 中宁一案例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男子轻信网贷被骗1万元 宁夏涉农企业享留抵退税扩围“红利” 36只“迷途羔羊”引来十余名“羊倌”争领 银川市总工会把劳模工匠请进校园激励青年学子 行业头部企业加速布局宁夏算力枢纽 宁夏乡村游订单同比增223% 【黄河安澜】秋意渐浓 黄河两岸景美如画 前8个月宁夏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0.5% 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 石嘴山市加速解决房屋产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 湖城之秋——打翻了的调色盘 中宁县检察院落实工作机制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 宁夏原创音乐剧 《花儿与号手》喜摘文华大奖 首届“西部数谷”算力产业大会主论坛举行 敢做“无人区”的探路者 宁夏中卫:电力护航云计算产业高质量发展 【地评线】贺兰山网评:算力产业驱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 禁毒宣传进校园 提高学生辨别新型毒品能力 贺兰县:直播带货开启残疾人灵活就业新模式 借款人不还钱,担保人被司法拘留15日 宁夏隆德县完成首笔用水权质押贷款 宁夏明确2022年社保缴费基数 小说《微水浮尘》在京首发 同名广播剧上线 宁夏泾源 “电”亮山乡 好山水做出“富民”好文章 专家学者聚首 为创投行业把脉支招 吴忠利通区:石榴花开情更浓 西夏区铲除毒品原植物160余株 中宁县检察院为未成年儿童健康成长撑起“保护伞” 社交平台上的反诈联盟:被骗、救赎与博弈 乘势而上 随“算”而动 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在上海开幕 宁夏线上直播带岗招聘活动帮助残疾人实现精准就业 2022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主体活动闭幕 变“带货”为“带岗”,银川这场招聘会为残疾人提供246个就业岗位! 首届中卫·房车文化节暨消费惠民活动启动 秋季跟风刷酸 小心焕肤不成反“烂脸” 不再“守着黄河缺水喝” 被基础设施网“包裹”的幸福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新赛道”寻求新动能 金凤区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一起涉养老诈骗案件 来吧,展示!首届“西部数谷”算力产业大会等你来 宁夏水投集团:三项制度激活企业原动力
你当前位置:首页 >民生关注 >

甘肃绣娘“老区新生活”:因“绣”得业,以“绣”兴业

2022-06-21 17:04:15来源:中国新闻网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甘肃绣娘“老区新生活”:因“绣”得业,以“绣”兴业

中新网兰州6月21日电 (闫姣)6月“夏至”前后,在甘肃省庆阳市,妇女们聚坐在绣房,穿针引线绣制香包、枕头、鞋垫等,不同于过去一文不值的农家“针线活”,历经“刺绣挣钱,笑掉大牙”的传统思想转变后,刺绣行业迅速成长为带动当地乡村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让妇女们因“绣”得业,以“绣”兴业,在带来不菲收入的同时,也“绣”出了乡村新生活。

图为甘肃庆阳市镇原县刺绣手艺人制作绣品。 (资料图) 艾庆龙 摄图为甘肃庆阳市镇原县刺绣手艺人制作绣品。 (资料图) 艾庆龙 摄

被称为“中国香包刺绣之乡”的庆阳,刺绣已有上千年历史,当地广为流传着“8岁学针线,12岁进绣房”的民谣。作为甘肃省唯一的革命老区,该市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两点一存、奠基西北”的重要地位,在南梁创建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竖起了中国西北的红色旗帜。抗战时期,虽然条件艰苦,针线稀缺,但这里的绣娘们依旧精心为红军服绣红星和袖章。

“有些老人甚至深夜坐在炕头,点着煤油灯绣制。”庆阳市镇原县“蒋家刺绣”第四代传人蒋存琴,常听老人讲述当时军民一家亲的故事。后来,她根据这些故事,在刺绣中融入了红色文化的元素,受到一些消费者的喜爱。

图为甘肃庆阳香包绣制传承人刘兰芳裁剪布料,用于制作防疫“平安香包”。(资料图)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图为甘肃庆阳香包绣制传承人刘兰芳裁剪布料,用于制作防疫“平安香包”。(资料图)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因祖辈精于工序复杂的刺绣,售卖绣品是蒋存琴一家人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一双鞋垫的价格从几块到十几块钱,我也算见证了变迁。”她坦言,刺绣行业跌宕起伏,绣品无人问津时她也不曾放弃,北漂住桥洞边打工边卖绣品,此后返乡创业探索出了一条刺绣致富路。

“家乡很多妇女农闲时没有任何收入,以前跟她们说刺绣能赚钱,会被笑掉大牙。”蒋存琴回忆说,2012年以来,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政策扶持帮助下,她探索了刺绣工作室、产业村、金牌团队、高级绣工工作链条,以“文创+刺绣”模式激活市场,让妇女学手艺兼赚钱,并逐渐认可了“一技傍身,能过上好日子”的说法。

镇原县临泾镇席沟圈村村民杨琴,也是“刺绣致富”的亲历者。因家庭突遭变故,生活困难,蒋存琴鼓励她加入刺绣行业,她的一幅作品卖了2万多元,经济条件大有改善。她说,村里很多妇女,包括残障人士都能通过刺绣拿到5000元到2万元不等的收入,实现了“带着娃、绣着花、挣着钱、养着家”,“有事干,能挣钱,生活好了,精神面貌也好了。”

作为国家级非遗的庆阳香包绣制,吸引了数万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刺绣创业者、普通绣女等加入。虽然近年来因疫情防控,海外市场受到影响,但据庆阳香包绣制省级传承人刘兰芳介绍,随着国内绣品订单增加,所以综合来看影响不是很大。

和蒋存琴一样,从小耳濡目染刺绣技艺的刘兰芳,后来自己创业,开设网站直播带货,吸纳本地妇女与毕业大学生就业。依托电商发展起来后,她带动了周边2万余名妇女学习刺绣、就业增收。“还有很多发展机遇等待妇女们探索,大家终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她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