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吴孟超两位院士在同一天逝世,一转眼,一年过去了,人们仍然在思念他们。两位老人的离世,让全国人民既感到惋惜又感到悲痛,至今还记忆犹新。人民回忆他们不平凡的一生,呼唤着他们的名字:世上再无袁隆平,世上再无吴孟超!
“世上再无袁隆平,世上再无吴孟超!”这样的呼唤,有两层含义:一是他们告别了这个世界,太令人惋惜,也真的令人痛彻心扉;二是在这个世上,可能再也没有像他们那样,年逾九旬还不放弃自己挚爱的事业,还在攀登科技新高峰,还在忘我地为人民造福,当今社会多么需要像他们那样的人!像他们这样为了事业而奉献终身也努力终生、始终固守本分的人,实在是太少了,也太难能可贵了。
我们知道,袁隆平、吴孟超都是院士,都获得了我国科技界最高的职位和荣誉,也都是功勋卓著、荣誉等身的人物。袁隆平曾经担任过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吴孟超则担任过军医大学的副校长,而这一切都可以使他们放下自己的专业、离开科研一线,对许多具体工作,他们也不必再亲力亲为了。但是,我们看到,袁隆平直到去世前两个月还蹲在稻田里,还把自己仅仅当作一名农业科技人员,仍然坚守着科技工作者的本分,在这方面,他是一以贯之的,几十年都没有什么变化。同样的,吴孟超直到96岁还坚持上手术台,亲手为患者解除病痛,这才有1.6万名几乎濒临绝境的病人得以新生,这才有许多年轻医生经过他的示范和指导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他们两个人的这种经历,不仅在他们的各自领域,而且在整个科技界都是凤毛麟角,也是极为罕见的。
我们不妨做些假设:如果他们在功成名就时引退,没有人会说他们什么;如果他们到了退休年龄就正常退休,完全可以像普通人那样颐养天年。但是,他们没有。面对繁杂的事务性工作、面对名目繁多的社会活动、面对功名利禄的各种诱惑,袁隆平始终把杂交水稻的品种繁育当作第一要务,也始终以一名普通的农业科技人员为荣;吴孟超也始终把自己定位为一名普通的肝胆外科医生、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导师。也正因为如此,袁隆平、吴孟超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才取得了如此之高的成就,进而才赢得了全社会的普遍尊敬!试想一下,如果他们经不起各种诱惑、也像有些人那样追名逐利,如果他们未能摆脱各种事务纠缠、也像有些人那样早早脱离了本专业,如果他们陶醉在官位和荣誉之中,也像有些人那样吃一辈子“老本”,人民可能早就把他们忘了,他们的离世也绝不会引起这么大的震动、引起这么多的关注,不会让无数不相识的人为之惋惜、为之悲痛!
在现实生活中,专业人士从政、当官、当大官的都不少,有很多领导职务,也是由原来的专家出任的。从专家中提拔领导干部,是社会的需要,也有许多有利的因素。许多专家在领导岗位上充分展示了另一面的才能,甚至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标志。但是,我们也遗憾地看到,许多专家一当官就“不守本分”了,他们毫不可惜地放弃了专业,把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丢得一干二净。于是,不少原来卓有成就的专家,后来就不再、不想、也不能搞科研了;医生出身的医院院长,不再、不想、也不能给病人看病了;原来的外科“一把刀”,在“高就”之后,就不再、不想、也不能动刀了;原来的名师,就任校长或学院院长之后,就不再、不能、也不想登讲台了;原来的“名记”,当上总编辑或部主任之后,就不再、不想、也不能写稿了……许多人的专业技能,在身份转换之后日渐萎缩,甚至丧失殆尽。这里面,确实有一心不能二用的问题,也确有许多人是精力有所不逮。当然,因从政而放弃专业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我们没有理由苛责任何人。但是,当官与搞专业并非都是水火不容的,当官与搞专业之间,也不是“势不两立”、顾此失彼的。其中,有不少专业是可以兼顾的,当了官也可以不丢专业,甚至可以巩固、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可惜,能够妥善处理两者关系的人很少,能够视专业如生命、立身之本的人就更少了。
之所以轻易放弃专业、丢掉本分,还因为有不少人觉得自己身份变了、地位高了,就不应该再像以前那样辛劳了,有人甚至认为自己再像以前那样干,很掉价、很丢人、很不值、也完全没有必要。这样看待身份、地位的变化,与袁隆平、吴孟超恰恰相反,必然带来消极的后果。与两位大师这种认识上的差距,必将导致专业能力的差距,久而久之,这些人的业务就荒疏了、能力就萎缩了。而袁隆平、吴孟超两位,之所以能够成为名满天下的大师,就是因为他们能放下身段、固守本分、坚持信念,始终摆正自己的位置,从没有当甩手掌柜,从没有高高在上,从没有盛气凌人,需要自己亲力亲为的事,绝不袖手旁观、由别人代劳,他们的可贵之处也正在这里。他们今天的成就和威望,也正由此产生。
可悲的是,在我们的周围,有些人专业丢失殆尽了却心安理得,一点也没有恐慌感和危机感,甚至自嘲是“把老师教的东西又一点不剩地还给老师”了。只有极少数人在到了一定年龄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时,才因为工作几十年却乏善可陈而感到空虚。在这方面,著名民族史学专家陈育宁就有值得称道的经历和令人尊敬的追求。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的陈育宁,曾先后在内蒙古、宁夏担任过社科院的副院长、院长,此后,他服从组织安排先后担任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主任、银川市委书记、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等重要职务,实际工作离本专业越来越远,然而,就是在长时间行政事务缠身的情况下,他始终为学术留下一个位置,从没有丢弃自己的专业。也正因为如此,在一些人认为他已功成名就、功德圆满之时,他又“奇迹般”地、出人意料地出任宁夏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不仅多次登台授课,而且亲自带研究生,出版多部学术专著,卸任后又获得了博士生导师的“头衔”,直到年逾古稀仍然从事大量学术活动。所谓的“看家本领”,也从未离他远去。这样的工作和生活,让他很充实,也很有成就感。
一个人,不能没有“立身之本”。一定要有自己的“看家本事”,更不能丢弃自己的“看家本事”!对自己是干什么的、自己能干什么、自己的潜力在哪里、干什么最能发挥作用,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那对自己是个遗憾,对社会也是个损失。
坚守信念、摆正位置、固守本分,是多么可贵!我们从袁隆平、吴孟超身上看到了,也希望从更多的专家学者身上也能看到。诚如此,个人幸甚,学科幸甚,学界幸甚,全社会幸甚!(宁夏新闻网特约评论员 庄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