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方舱到守方舱,一丝不苟保安全|上海战疫•凡人微光
“一处污废水罐出现渗水,请赶紧维修!”正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场馆巡视的电器工程师吕建忠手机响起,立刻与工人们向现场奔去……
吕建忠是中建安装上海公司维保组队员之一。4月初,公司受命在5天内建设会展中心方舱医院5、6号馆的通风、污水处理及室外电力工程。任务完成后,吕建忠和部分同事并没有撤离,而是脱下工服,换上“大白”——留守方舱,负责排风和污废水处理后续维保。
24小时待命,10分钟内快速响应,30分钟内到达指定位置,尽快消除故障。对一座快速搭建起来的临时功能性建筑来说,刚投入使用的方舱经历着“磨合期阵痛”:要保证病区及缓冲区主排风负压状态稳定,才能把混浊的空气顺利排出;要保证几万人用后的废水污水安全存储,经过严密消毒后再流入市政管网。
吕建忠连夜赶制了一份维保操作方案,尽可能全面地标注了罐体、风管等重点部位的维护要点。其中,三班倒的24小时巡检是必须要下的“笨功夫”。
故障还是很快发生了。一天之内,5、6号馆的入住病患达到上万人,盥洗压力骤然增加。晚上9点,化粪池罐体出现损坏漏水。总指挥王少华赶紧与吕建忠等人来到现场查看。打着手电筒,找到了裂缝位置。大家都明白,污废水已运至处理罐区,如不及时处理,带着病菌的污废水漫溢,后果可想而知。
排水口管道直通污水存储罐,管道中没有阀门,这意味着一旦发生泄漏,无法关停污废水,只能带水维修。作业环境恶劣不说,感染风险还极大。吕建忠没有迟疑太久:“愿意上的,跟我来!”“我愿意去!”“这个活人少了干不了,我也去!”“还有我!”自告奋勇的不仅是团队管理者,还有所有工人。打开泵口,污废水瞬间喷涌,浊气扑面而来,王少华与工人紧皱眉头,手头的功夫却丝毫没有怠慢。他们赶紧找来潜水泵抽干污废水,再用叉车把罐子架起,一群人顾不得讲究,跳进罐体内奋力修补。
团队发现,玻璃钢材质的单罐体积超过100立方米,支架位置不够合体,存在安全隐患。经验老道的工程师赵建春等人当即给出解决方案。所有工序铺设停当,东方已朦胧亮起光晕,有人开始起居洗漱,一切如常。
“这能体现出我们工人的担当,就是团结一致,勇于迎难而上。”王少华感慨。每天在高危环境中工作10小时是对耐力与毅力的挑战,风管加固、风机检修、污水管道维修……这些原本熟练的工序,在套上层层叠叠的防护服后,双臂活动幅度受限,双手触感减弱,护目镜起雾。“历经高难度的考验,更加身怀绝技!”工程师郭小锋乐观地打趣。
大家很珍惜一次性的防护装备,尽量在防护有效时间里连续作战。“进区作业时不敢喝水,即使在完成维保任务后,也会巡视检查附近的设施情况,最大化利用好防护装备。”工程师兰国俊说。
又是一个通宵的夜晚,吕建忠和工友准备换上防护服进入污染区巡检,他突然想起了什么,在微信上给家人发去了今天自己的核酸阴性证明报平安。“很久没见到家人了,甚至电话都来不及打。在云开疫散之前,还要继续战斗,这种不言不语的问候,我相信,他们懂。”
田泓 丁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