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近日联合印发《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建设保护规划》,对全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了整体部署。
宁夏长城资源丰富,现存墙体总长度为1038公里,附属设施1225座,占全国长城资源的4.17%,涉及全区19个市县(区)。《规划》立足我区长城资源禀赋现状、保护利用工作实际,围绕突出“万里长城”整体辨识度和中华民族精神标识主题,以加强长城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弘扬为主线,确定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建设的总体要求、空间布局和主体功能分区、重点基础工程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建设成为彰显中华民族精神永续传承的重要标志、全球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典范、彰显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中国长城保护与利用的典范。
围绕这一目标定位,《规划》制定了近期建设阶段目标和中远期建设阶段目标。其中近期建设阶段目标分两个阶段发展目标:一是到2023年底,建立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管理机制,构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标识体系,保护管控区、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传统利用区基本建成,长城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协调推进局面基本形成。二是到2025年底,完成全部重点项目与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现长城整体保护,“长城人家”传统村落活态传承展示、以文旅融合区为依托的可持续保护模式建设全面完成。中远期建设阶段目标是到2035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更加健全,长城文化和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在国防教育和爱国教育、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全面彰显。
《规划》结合宁夏长城资源由南到北依次横向带形分布、纵向文化关联的特色,围绕功能分区,将构建“一轴、两镇、三单元、四带、六段、十二区、多点”的空间格局,全面展示长城文化景观和文化生态价值。其中,一轴是从固原镇到宁夏镇形成一条贯穿宁夏全域的南北纵向发展轴;两镇指的是固原镇和宁夏镇;三单元是将长城历史演变、文化内涵等与区域自然和文化要素系统整合,在空间上形成贺兰山、河东、固原三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展示单元;四带是落实国家“万里长城”核心形象展示带要求,以宁夏西长城、东长城、固原内边和战国秦长城为载体,在空间上串联起各个单元的长城及相关资源空间分布带;六段是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基础,结合沿线交通区位条件、文化需求、保护利用现状等因素,遴选出以主题展示功能为主的水洞沟、战国秦长城段,以文旅融合功能为主的大武口、姚滩段,以传统利用功能为主的盐州古城、下马关段6个“万里长城”形象标识段;十二区指的是贺兰口、姚滩、水洞沟、兴武营、将台堡、战国秦长城6个可以辐射整个组团发展的主要核心区和镇北堡、三关口、横城堡、盐州古城、下马关、甘盐池城址6个可以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次要核心区;多点是优先保护建设展示明长城和战国秦长城的多个“万里长城”形象标识形象的重要节点。
此外,《规划》还分别就重点建设的四类主体功能区和五项重点基础工程进行了全面部署。其中,四类主体功能区中,管控保护区涵盖宁夏境内所有长城文化遗产。包括被认定且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长城段落保护范围及新发现发掘长城相关文物遗存临时保护区。主题展示区是长城文化遗产展示体验的主要区域,构建核心展示园、集中展示带、特色展示点的分层次、多元化展示体系。文旅融合区是依托主题展示区及周边历史、生态、文旅等优质资源,突出长城文化展示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协调推进打造“长城+”“历史”“生态”“长征”“现代”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传统利用区是选取长城沿线“镇城”“卫城”“堡城”“关城”等,以及长城戍边将士后裔居住村落,或者具有长城文化底蕴内涵的城镇(村落),推进以兴武营村、龙泉村、长城村、龙泉村、黄羊古落等为代表的传统村落、旅游村镇的开发利用,进一步丰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业态。五项重点基础工程中,保护传承工程主要包括长城重点区段本体保护、环境整治利用、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普查及“四有”档案建设完善、长城保养维护和监测预警工程建设等内容。研究发掘工程主要包括建设长城文化园,研究挖掘长城文化价值内涵,宣传展示长城历史文化。环境配套工程包括维护长城沿线自然人文风貌,完善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构建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健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推动风景复合廊道体系建设。文旅融合工程包括推进文化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长城主题优质景区改造提升、文旅融合示范支撑项目打造等内容。数字再现工程包括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官方网站和数字云平台,推动长城资源数字化管理,打造“可阅读长城”精品项目。(记者 张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