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肺炎)长春“大白”的战疫日记:致敬与病毒搏斗的人们
中新网长春4月9日电 (记者 李彦国)重感冒初愈,在床上躺了十多天的徐力觉得自己可以动了,决定向爱人和女儿“请一段时间假”。他要去一线。
彼时,正是本轮长春疫情形势严峻复杂的时期,无数社区工作人员、下沉干部、警务人员、志愿者、民生保障企业员工、货运司机守在疫情防控的前沿。
妻女知道这是必然的事,只能反复叮嘱其注意防护。很快,长春市健康教育中心宣传促进科科长徐力成为封控区志愿者团队的成员。为了不让老人担心,他没有告诉父母自己成了“大白”。
截至4月8日24时,长春市累计报告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2811例,无症状感染者15706例。
4月8日0-24时,长春市新增本地确诊病例150例,新增本地无症状感染者648例。这是近一段时间以来,当地新冠病毒感染者数量首次大幅下降,人们终于看到了一丝胜利的光亮。
自3月11日长春宣布停止一切非必要流动以来,与疫情“搏斗”月余的人们经历了什么?或许从徐力的“战疫日记”中能找到一些答案。
迎来疫情“倒春寒”
第一天“上岗”多少有些慌乱。“那天,长春市部分地区调整了疫情风险等级,并开始实施临时交通管制。”徐力写道,当天的任务是在核酸检测点引导居民有序排队。“虽然提前学习了穿脱防护服,但在现场还是有些手忙脚乱,好在有志愿小组负责人邢威(大家都叫他“老邢”)的指导和帮忙。”
志愿者小组的“早会”是开放式的,找个犄角旮旯就开会。“因为每天参加服务的‘大白’人数都不同,所以老邢每天都要现场布置工作。”徐力说,有了防护服的包裹,行动有些迟缓,但感觉天没那么冷了。
全天“站”斗8小时,徐力成了“话痨”:教居民操作“吉祥码”、提醒保持安全距离、引导有网课的学生和行动不便的长者尽快完成检测、解答居民排队时的各种提问……
“脱下防护装备那一刻,耳朵、脑门是最疼的,其次是嗓子、腿脚、腰部、颈部……”
徐力在引导居民有序进行核酸检测。 受访者本人供图坚守的颜色——“白”
几天之后,大家的身体终于适应了节奏。8小时在岗,一不喝水、二不吃饭、三不上厕所,日行万余步。这是志愿者们的“831”日常。
“今天集合时间很早,因为大家要结合工作实际与社区工作人员重新规划核酸检测路线,让近6000户居民更安全、便捷、顺畅地进出检测点。”徐力回忆,一位老人因为手机故障无法验证身份,他热心上前帮助却被家属推开。“不让我触碰他们的手机,我很开心,居民们的防护意识在增强。”
徐力和其他志愿者越来越熟,小组里大部分志愿者是小区的业主——有的是房主,有的是租户,做生意的、干快递的、公务员、企业职工……“每天开工前,大家都提前10分钟集合;工作结束后,大家在群里分享一天的收获和经验以及彼此的照片。渐渐的,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片‘白色’。”
与病毒短兵相接
这是与病毒短兵相接的一天。“我接到任务,作为10名志愿者中的一员,与延边州支援长春工作队的医护人员合作进入有阳性患者的封控楼进行核酸检测。说实话,我心情复杂,有过思想斗争,自己一旦感染会给爱人、孩子带来风险,我大脑空白,感觉身边的人和场景都模糊了,但最终还是选择奔赴,有些事需要人来承担,我的内心指示我要这样做。”
徐力写道,大家特别注意,除了穿戴好防护服、护目镜等装备后自检,志愿者们还彼此互检。“我和延边的同志一组进入封控楼,由上至下逐层逐户检测,我扫码、递管、收管,她们检测。我们相互消毒,也给走廊消毒,两位医护工作者经验丰富,住户们也比较配合。”
完成2栋34层楼的逐户检测后,徐力的防护镜上满是雾气。“随着其他组相继完工,我们短暂的合作结束了,大家一起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走一回,彼此有种熟悉的陌生。熟悉是因为我们于危险中并肩战斗过,是相互信任的战友;陌生是因为除了她们的名字和身上的延边二字,其他一无所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