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乐队,创作原创歌曲……金华90后姑娘带着一群孤独症孩子闪耀舞台
她带着他们,奏响来自星星的音乐
本报记者 朱丽珍
孤独症患者常被称作是“星星的孩子”,他们孤独地闪烁在自己的世界,但,是星星就会发光。他们和普通人不一样,也一样。他们也能唱歌、演奏乐器,一样能创造出动人旋律。来自金华的90后姑娘张含之,就带着这样一群孩子闪耀在舞台上。
她是一名二胡表演者、跨界音乐人、歌手,也是一支公益乐队“乐为爱”的发起者。这支乐队中,一半演奏者都是孤独症孩子。
被打断的演奏会
1990年出生的张含之,是一位金华姑娘。自5岁起,张含之就开始练习二胡,11岁赴北京求学。2002年,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师从中央音乐学院朱江波教授,直至2014年本科毕业。
大二时,张含之就组建了“音为爱”社团,希望能够为一些弱势群体进行一些公益演出。
张含之在网上找了十几家公益机构的联系方式,一个个打电话表示愿意免费做“义演”,但满腔热情的她被一次次泼了冷水。快放弃时,一家位于北京大兴的孤独症康复中心给了她电话。这是张含之第一次接触到了孤独症群体。
这次演出让张含之记忆深刻。孤独症家长带着孩子把乐队围成了一个圈,因为离得很近,她在演奏时能看见孩子各种各样的神情。
“这些孩子真的是不走寻常路的观众,我在演奏时,突然有一个孩子举着一个毛绒玩具走到了我面前。”这是张含之第一次在演奏中面对这样的突发状况,犹豫了一下,她中断演奏,接过了这件玩具。
“那个孩子送给我礼物,真是一件不平常的事。我的演奏虽然不完整了,但我却接收到孤独症孩子直接的情感反馈。”这份特殊的礼物也让张含之确信,音乐能给这群特殊的孩子带去快乐。
好特别的乐队
2013年6月,“音为爱”乐团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公益专场音乐会,音乐会的亮点之一,就是邀请了会弹钢琴的孤独症男孩佰澄一起合作演出。
佰澄当时只有14岁。“第一次见面,他都不敢看我,和我们排练的时候,身体僵硬,因为害羞,看着有点不安,还经常会弹错。”佰澄起初并不能适应团队合作,张含之就拿着二胡坐到他旁边,带着他排练,“慢慢地跟我们熟悉起来,也找到了节奏。”
演出当晚,佰澄演奏的曲目是改编后的《天空之城》。最终这次合作成了当晚反响最好的节目。
有了这次尝试,张含之又通过佰澄妈妈介绍,认识了几位有音乐才能的孤独症青少年,她萌生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让有音乐特长的孤独症孩子加入乐队,共同表演。
2013年,“乐为爱”乐队成立。“乐为爱”乐队有了四位孤独症青少年——佰澄、丹丹、阿萌和雨晨。这也是国内首支由孤独症青少年和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共同组成的公益乐队。
“每一个孤独症孩子都有他们的特点,有些比较活泼,坐不住,有些又很安静,几乎不说话。每一位孩子的演奏水平也不相等,需要为他们重新编写乐曲。”最困难的就是排练中的交流、音乐上的融合。演出时记不住谱子、跟不上节奏,各种问题频出。普通乐队只需练习一小时的曲子,乐队得练习几倍的时间。
“从成立到第一次上台,虽然只有一首曲子,却差不多练了一年。”2016年,乐队举办了第一场专场音乐会,此后演出邀约不断。
音乐带来的希望和安慰
虽然一半的演奏者都是孤独症孩子,但作品旋律悠扬、配合默契,能让人眼眶湿润,也会让人嘴角上扬。他们的音乐吸引了潘粤明、鲁健、谢杏芳、骆达华等名人的点赞和支持。
与这群特殊孩子相处的10年,乐队创作了《不一样也一样》《孤独症日主题曲》《你的星星》等三首原创歌曲,还改编了十多首演奏曲目。但对于张含之而言,最大的收获,是感受到了音乐带给这群孩子和他们背后的家庭的变化。
“时间长了,他们会把我们当做家人、朋友。”有时张含之能收到他们发来的一张成绩截图,接听到他们打来的一个电话,“简简单单的分享,对于他们来说,已是很大的突破。”
看着孤独症的孩子能上台演出,对家长来说,是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我看到很多家长,从崩溃到慢慢接受,乐队给他们带去了希望和安慰。”张含之常说,她和他们是共同成长的关系,“孩子一点点的进步,家长就很满足开心。从他们身上我也看到了真实纯粹的情感,包容无私的爱。”“音乐带给他们的应该是快乐,传递出来的也是乐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