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乌鲁木齐4月1日电 (陈红)眼下正处春耕春播时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二师铁门关市三〇团的“农机达人”陈昆格外忙碌,和同事一起探讨改装播种机、检修农机具,为即将到来的棉花春播做准备。
52岁的陈昆是该团二连职工,属于“兵二代”。自新疆兵团体制改革以来,他看准市场,组建的丰诚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创造不菲效益的同时,也受到当地民众的信赖,成为该团农机行业的“明星作业队”,他本人也成为与乡邻共同致富的带头人。
勤钻研,做新疆兵团创新型职工
1990年,陈昆高中毕业后在该团11连从事机务工作。在看到很多人到南方打工挣钱,他动了心。1998年,陈昆辞职带着妻子到四川南充打工。2020年,他带着积攒的10万元钱返乡,开了一家粮油店。夫妻俩协同努力,攒下20万元的家底。
2006年,他和朋友筹资90万元,购买一台新纽荷兰大马力机车和配套的农具,成为该团第一个购买大马力机车的职工。因陈昆每项作业质量都让承包户满意,当年盈利19万元。“团场地块大,种棉花大部分都靠机械作业,买拖拉机肯定赚钱。”陈昆看准商机。
自2010年以来,他购买2台270马力的约翰·迪尔大马力机车和配套的农具。在满足本团职工需求的前提下,还开辟地方乡村机耕作业市场。机耕年收入达五六十万元。2016年底,陈昆已拥有5台约翰·迪尔大马力机车和2台唯美德191大马力机车,成为该团场农机行业的“明星”人物。
在新疆机采棉市场不断扩大的环境下,2017年,陈昆花530万元购买2台采棉机,当年实现收入150万元,获利100万元。
合作社里的大型机械。 陈红 摄创新业,开办农机合作社
尝到农机致富的甜头后,陈昆认准发展农业机械化大有作为。2017年7月,他联合其他4名机务工人注册资金260万元,成立了铁门关市丰诚农机合作社。
2018年改革之初,农机作业市场竞争无序,个别农机户靠压低价格获取作业订单,却不注重农机作业质量。陈昆深知这种局面不会持续太久,他要求把坚持作业标准和提供优质服务作为经营根本。经过一年的实践,该合作社的“明星服务队”的品牌竖起来了。
其间,陈昆健全合作社组织机构,建章立制,强化管理,还组织社员到附近场乡和北疆师团的合作社示范点观摩学习,加强培训,提高社员们的综合素质,切实提高机具作业质率。
此后,找陈昆干活的人越来越多,而那些压价竞争的农机户反而没了市场。他们主动找陈昆要求加入。2019年,陈昆吸纳35名农机驾驶员入社,还有20名职工也以8000亩土地入社的方式入社,该合作社朝着规模化方向迈进。
目前,该合作社总资产已达2819.80万元,入社社员65人,拥有各类农机机械87台/架,采棉机4台,辐射三〇团作业面积2万亩,二十九团作业面积1万亩,带动100余人就业。
谋共富,致富不忘乡邻
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陈昆觉察到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必须走多元化发展模式,才能带动更多民众增收。
于是,他投资300万元,在团部农贸市场设立合作社农资服务部,本社社员可以直接从厂家进购农资,降低生产成本。为发挥农业机械最大效率,该合作社在满足本团农机服务市场需要的前提下,开拓了二十四团、且末县河东农场两个工作服务区,与当地合作社及承包大户签订了6万亩土地的长期服务协议,延长机械作业时间,增加社员收入。
2021年,该合作社还出资20万元开设农机修理铺,从厂家直接进零配件。当年,该合作社纯收入达1800余万元,社员人均分红53万元。
致富不忘乡邻。陈昆对家庭困难户采取低价服务或免费服务,有的先提供服务,到年底有收入了再结账。其间,他还参加团场的公益事业。
“我的梦想就是带动大家一起走上致富路。”陈昆说,正计划与三连管委会合作,让他们以原农机总站厂区固定资产的形式入股,一起做大合作社,带动更多居民就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