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3月30日电 (徐婧)北京今年计划完成354条达标类、精细治理类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任务。同时,利用腾退和零散地块,推进留白增绿,建设小微绿地、口袋公园,织补早餐、菜场、维修等便民服务网点。
30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首都文明办、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共同召开2022年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和深化文明创建工作交流推进会。
去年完成千余条背街小巷环境提升
2021年,北京市完成1396条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工作,其中城六区和通州区打造的200条精品街巷纳入年度市政府重要民生实事。
北京坚持背街小巷环境治理与街区更新相结合,分类实施更新改造,试点推进6个示范片区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改善市民身边环境,涌现出新鲜胡同、鹞儿胡同、永顺中街、望京小街、五塔寺路等一批首都文明街巷和北京最美街巷,区域环境面貌得到整体提升。据市统计局调查显示,2021年市民对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总体满意度为95.6%,较上年提升3.3个百分点。
其中,在红色革命旧址周边环境整治提升方面,核心区围绕北大红楼、李大钊故居、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址、京报馆旧址等,连片推进47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实现革命旧址建筑和周边环境风貌协调统一;丰台区围绕长辛店二七纪念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等红色革命旧址周边开展环境治理,提升区域环境品质;朝阳区围绕奥园中心区,推动片区内背街小巷环境治理,结合冬奥服务保障,营造奥运文化和氛围;海淀区围绕首都体育馆周边开展五塔寺路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实现水、路、绿三网融合,构建冰雪文化、运河文化、宗教文化一体的绿色空间;石景山区围绕首钢北厂区周边、金顶街部分区域及广宁冬奥社区开展环境整治提升,打造契合冬奥社区的环境氛围;延庆区对冬奥场所周边10条背街小巷实施提质升级,开展文化提升和功能性整治。
今年将实施17个片区环境综合治理
2022年,北京计划完成354条达标类、精治类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任务;对已完成整治提升的2932条背街小巷全面实施精细化长效管理;做好1037条维护类背街小巷日常管理维护,保持干净整洁有序。
北京将以街区为单元,实施17个片区环境综合治理,通过整合各类空间资源,加强城市修补,强化地上地下、红线内外、重要节点的一体化治理,加强整合与集约设置设施,统筹衔接城市更新改造,实现片区由线到面、由内到外整体更新。
在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的过程中,将注重风貌性、经济性、便利性、环保性、耐用性,通过持续式、滴润式治理,实现城市景观协调发展。充分发挥责任规划师作用,注重风貌延续、改善民生、安全环保、合理利旧,严格功能建设标准,坚持厉行节约,严格功能建设标准,做好建设成本管控,加强老材料和工艺的运用。同时用好市场力量,撬动社会资源投入,推动环境综合治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利用腾退和零散地块建设服务网点
北京始终把解决市民身边问题作为检验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的重要标准。今年将深化“热线+网格”融合,围绕12345市民热线反映的环境卫生、私搭乱建、环境秩序等环境问题,积极做好设施织补、秩序治理、垃圾分类、门前责任区落实。
北京将加强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规范治理和全生命周期管控,消除安全隐患、净化城市空间。严格落实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制度,对不分类行为“精准画像”,教育引导居民依法履行垃圾分类投放义务。同时,注重功能优化,利用腾退和零散地块,推进留白增绿,建设小微绿地、口袋公园,织补早餐、菜场、维修等便民服务网点。
为维护和巩固好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成果,今年市级部门将加强行业指导,明确规范标准。作为背街小巷环境日常管理的责任主体,各区政府依托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和视频监控系统,建立健全背街小巷环境问题发现、协调处置机制,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延伸。同时,全市加大综合执法力度,督促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强化常态化巡查整改。以街巷长为统领,整合网格员、协管员、社区工作者等队伍,“团组式”做好街巷管理。
据了解,今年的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工作将与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结合,推选一批“首都文明街巷”“首都文明商户”“优秀街巷长”“优秀小巷管家”“优秀网格员”“优秀责任规划师”“优秀设计单位”“优秀施工单位”强化示范引领,并开展“北京最美街巷”评选,营造“街巷是我家、环境靠大家”的良好氛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