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丨温暖的瞬间,90岁高龄的医生每次听诊都为患者焐热听诊器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已经90岁高龄的国内外知名结核病防治专家马玙,仍在为病人进行细致的诊疗。
与难症顽疾对抗67年
马玙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已经67年。1932年,马玙出生于上海,1955年从江苏医学院毕业后,她被分配到了现在北京胸科医院的前身——中央结核病研究所。
结核病俗称“痨病”,发生在肺部的肺结核又称叫“肺痨”,传播途径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通过大声说话、咳嗽或打喷嚏排出的飞沫被周围的人吸入,从而感染。鲁迅小说里就提到过“人血馒头治肺痨”的故事,从中大家能感受到100多年前这个病带给人们的恐惧。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结核病疫情还十分严重,在各类传染病中是出了名的难症顽疾。
记者:您那么近距离跟传染病在一起生活工作,您不害怕吗?
马玙:对病人我觉得首先是责任,第二个我觉得对病人要平等,好多专家教授谈到医学是科学,但是医学更是文学,更是人学。我觉得因为我们服务的对象是人,是有病的人,那就比一般人的平等还要再高一个档次。所以我觉得我们学医以后,通过医德教育我老认为病人是弱势人群,我们就应该为他更好地服务,所以病人有时候有些埋怨或者什么的我们都能够忍耐和理解,尤其今天做了X光片或者CT肺上有个病灶,但是一个月以后两个月以后再做没有好转,病人毫无疑问有点埋怨,有时候同他说结核病是慢性病,还要劝劝他。
“为病人做一辈子的功课”
心怀悲悯,马玙选择了注定艰辛甚至存在被感染风险的事业。但从医之初,她还是遇到了一件让她感到懊悔的事情。
马玙:有个病人肺结核,经过治疗以后肺上的病变明显好转了,但是病人的临床症状不见改善,不规则的发热,有时候还头疼。结核科的大夫看到病人头痛,就要想到这个人头脑里有没有结核性脑膜炎,所以我还是很认真给他做了好多的物理学检查,做了好多观察,没有发现有结核性脑膜炎,最后我对病人说你就是肺结核,好了那么多,你不要忧虑不要紧张,我觉得我已经态度挺好了。但是某天病人晚上突然抽搐,后来就昏迷了,当然这个病人最后我们治好了,但是我很内疚。我给他做的所有检查都是有没有结核性脑膜炎的症状,但这个病人不是结核性脑膜炎,他是颅内有一个结核球,当时我年轻的时候根本没有脑CT也没有脑核磁。
结核菌是一种非常顽固的病菌,即使患者被治愈了,也还有复发的可能,而且这种病菌可以感染人体除指甲和头发外的任何一处器官,这就对结核病防治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马玙:我老说学无止境,有一个报道里面一句话我特别欣赏,为病人做一辈子的功课,确实是这样,我到现在这么大年岁了,人家都说你的经验也很多了,你干什么还要那么奋斗?我说我告诉你学无止境,结核病老在挑战我们。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有效的抗结核药物还很有限,看到许多肺内有空洞的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马玙在鼻导管治疗的基础上,发明了全新的肺导管治疗方法——这可以使注射药物直达肺部空洞。这在当时是一个创举,也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
多次主动找回患者
对病人的高度负责和对医疗技术的孜孜追求,使马玙从临床大夫做到了科室主任,又从主任医师成为知名教授,最终成了享誉国内外的结核病学界的权威专家。但无论身处哪个阶段,马玙都努力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马玙:有一个病人是体育老师,他在心脏病检查过程中发现两上有两个结节,当时心脏科大夫就检查心脏,对这两个结节他们就说你到结核病医院看看是不是结核,他就找我看了,看完了我说你这两块病不像结核,随便一说他就走了,再也不回来了。我就追问这个人怎么不回来了,我仅仅告诉他不像结核,还没有告诉他还有什么病,最后又把他找回来了。最后这个病人在进一步检查的过程中两上是肺癌,还好他这个肺癌是比较惰性的,不是那么凶险的,两上手术证明都是肺癌,有时候病人家属说大夫找病人少见,这个病人到现在我们是老朋友了。
记者:您要是不找他很难想象。
马玙:不找他就耽误事了,所以有时候做大夫总是要心细点,我这是做得比较注意的,病人有时候我觉得我的问题还没有给他解决,有时候会追着把他找回来。
90岁高龄仍然坚持每周出诊
2021年,马玙获得“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尽管已经90岁高龄,但她依然坚持每周四出诊。她还在办公室旁边开设了第二门诊部,利用非门诊时间给一些急需诊治的患者看病。而且她说,时至今日,她仍在学习中。
记者:现在您还在出诊看病人在学习,您还觉得学不完吗?
马玙:学不完,现在又面临着新的挑战,比如艾滋病病人是很严重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所以艾滋病引起感染的最严重的就是结核病,我有一次门诊就碰到一个病人,这个病人是脑结核,肺上没有病,但是他有HIV阳性,最后脑结核都给他开颅了,但是怎么预防太难了,对于我们医生来说都是个挑战。他用的抗艾滋病的药,同时要用抗结核药物,抗结核药物和抗艾滋病的药物互相有协同作用,还是互相有拮抗作用?这个病人我非常坦率告诉他,你今天来了我给你做检查,你下星期还要来,他说为什么?我说我回去得要学习,看这个抗艾滋病的药和抗结核病的药互相有没有拮抗的,我说这个对于我结核科大夫来说算一个新问题,老战士遇到新问题。
记者:您对病人的细心和体贴能够细心到听诊器在听他心脏时候,都会焐一焐。
马玙:因为我也得过病,人家给我看病,一个冰凉的听诊器接头冰得我一哆嗦,我受过这个,我就焐一下。而且还跟他说有点凉,这个病人就有思想准备了。
从医67年,马玙接待的患者不计其数,在她的帮助下,数以万计的患者驱走病魔,走出阴影。直到今天,90岁高龄的马玙仍然奋战在结核病防治的第一线。
记者:您同事跟我们说,现在马老上班就做一件事,我们医院所有的疑难杂症都找您。
马玙:没到那个程度,现在我告诉你,我们研究所成长挺快,现在我们中层的年轻主任们都早超过我了,唯一的我这个老大夫也有优势,毕竟摔跟头的教训多点,或者成功的经验多点,所以想的可能多点。我从80年代开始每次办班到哪去讲课,我的讲课任务是讲肺结核的鉴别诊断,每一年讲课我对自己有个要求,不能老调重唱,一定要增加新内容。
记者:您这一辈子的功课为了多少人在做。
马玙:我们作为大夫尽力吧,不要做懊悔不要做遗憾的事,我曾经说过一句话,58年前一个病人肺空洞,给他做肺导管治疗好了,他58年以后给我来一封信,还给我寄来照片,我说这是对我的最高奖赏,我觉得做大夫一想到这个就无悔。
制片人丨刘斌
记者丨王宁
策划丨黄瑛
编导丨银建章
责编丨王枫
编辑丨张宏飞
摄像丨杨帆 刘洪波 高忠
责任编辑:邱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