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为我区捐赠丰田无障碍车 石嘴山市开展七大重点行动 为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 数聚宁夏 算领未来|华为数据中心能源助力宁夏中卫打造全球领先绿色算力集群竞争力 “贺兰山东麓”敲开“世界葡萄酒之都”的大门 【地评线】贺兰山网评:过于自信也会导致上当受骗 数聚宁夏 算领未来|第五届云天大会在中卫开幕 遇见中国之美·中卫66号公路 宁夏回族自治区通信管理局 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清退宁夏属地僵尸类APP的通告 中宁一案例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男子轻信网贷被骗1万元 宁夏涉农企业享留抵退税扩围“红利” 36只“迷途羔羊”引来十余名“羊倌”争领 银川市总工会把劳模工匠请进校园激励青年学子 行业头部企业加速布局宁夏算力枢纽 宁夏乡村游订单同比增223% 【黄河安澜】秋意渐浓 黄河两岸景美如画 前8个月宁夏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0.5% 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 石嘴山市加速解决房屋产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 湖城之秋——打翻了的调色盘 中宁县检察院落实工作机制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 宁夏原创音乐剧 《花儿与号手》喜摘文华大奖 首届“西部数谷”算力产业大会主论坛举行 敢做“无人区”的探路者 宁夏中卫:电力护航云计算产业高质量发展 【地评线】贺兰山网评:算力产业驱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 禁毒宣传进校园 提高学生辨别新型毒品能力 贺兰县:直播带货开启残疾人灵活就业新模式 借款人不还钱,担保人被司法拘留15日 宁夏隆德县完成首笔用水权质押贷款 宁夏明确2022年社保缴费基数 小说《微水浮尘》在京首发 同名广播剧上线 宁夏泾源 “电”亮山乡 好山水做出“富民”好文章 专家学者聚首 为创投行业把脉支招 吴忠利通区:石榴花开情更浓 西夏区铲除毒品原植物160余株 中宁县检察院为未成年儿童健康成长撑起“保护伞” 社交平台上的反诈联盟:被骗、救赎与博弈 乘势而上 随“算”而动 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在上海开幕 宁夏线上直播带岗招聘活动帮助残疾人实现精准就业 2022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主体活动闭幕 变“带货”为“带岗”,银川这场招聘会为残疾人提供246个就业岗位! 首届中卫·房车文化节暨消费惠民活动启动 秋季跟风刷酸 小心焕肤不成反“烂脸” 不再“守着黄河缺水喝” 被基础设施网“包裹”的幸福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新赛道”寻求新动能 金凤区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一起涉养老诈骗案件 来吧,展示!首届“西部数谷”算力产业大会等你来 宁夏水投集团:三项制度激活企业原动力
你当前位置:首页 >民生关注 >

秦岭深处铁路四等小站上的“营养师”

2022-03-23 17:03:29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西安3月23日电 (张远 谭永良 聂博文)在巍峨连绵的秦岭山边、蜿蜒弯曲的嘉陵江畔,宝成铁路线上的乐素河站是一个四等火车小站,铁路职工常年坚守在这里,守护着铁路安全畅通。

杨玲是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汉中工务段乐素河桥隧车间的一名铁路职工,因性格开朗、爱说爱笑并且有一手好厨艺,大家都亲切称她为“杨师傅”。

乐素河站坐落在距离陕西省略阳县城26公里外的山区,因公路交通不便,人们日常出行多依赖于沿线每天早晚一趟的6063次公益慢火车。这趟火车已经在秦岭穿行了60多年,除了服务沿线居民出行、铁路职工通勤外,它更是沿线乡亲脱贫致富离不开的“惠农致富车”,也担负起了站区食堂的“送餐”任务。

16时30分,伴随着一阵嘹亮的汽笛声,6063次列车缓缓驶入乐素河车站,杨玲早早推着小推车等候在列车七车厢的停靠位置。

图为乐素河站。 聂博文 摄图为乐素河站。 聂博文 摄

“杨师傅,你们站区伙食好啊,今天不仅有排骨,还有一只羊呢。”列车员看着杨玲打着招呼。

用火车运送食材,成了乐素河站区食堂一直以来的“传统”。日复一日,6063次小慢车也就成为了杨玲的“老搭档”。她上午把需采购的食材发给略阳站区的伙管员同事,下午再通过6063次列车运送到乐素河,久而久之,这趟“小慢车”也成了乐素河站区小食堂的“快递员”。

“你们猜今晚食堂吃啥,猜对了多加两块肉。”每天作业完毕返回驻地途中,猜饭菜成为工友们之间的一件趣事。

为改善一线职工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增强职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西安局集团公司在沿线站区实行了职工免费就餐,但如何提升免费餐质量,让乐素河站区这个“大家庭”的60余名职工的三餐吃好,就成为杨玲的头等大事。

图为杨玲在卸货。 聂博文 摄图为杨玲在卸货。 聂博文 摄

“咱集团公司关心关爱职工,为我们提供免费餐福利,我也必须把这项大好事办实。”杨玲坚定说。

“张师傅血压高、李师傅不吃辣……”杨玲的清楚的记着站区每位职工的口味。为了让保证饭菜品质和营养均衡,并最大可能的满足每位师傅的口味,休班时间搜菜谱、学《膳食指南》成为“杨师傅”生活的重要部分。她针对时令菜品,结合职工喜好创作了站区食谱,每天不同花样的荤素菜、时令水果都会在大家下班时出现在餐桌上。

乐素河站区“90后”青工居多,大多都是近几年招聘来自西安、青海、甘肃等地的学生,远离家乡来到几百公里外的“深山”工作,难免会有思乡情绪,但由于工作性质,他们基本上一个月班才回一次家。

“我老婆虽然是伙管员,但是我儿子一个月却吃不了几顿她做的饭菜,看到他们吃的好,吃得香就像自己家孩子一样。”杨玲同工区的丈夫兰强说,看着眼前这些与自己儿子年龄相差不大的孩子们,杨玲眼中满是慈爱,生活中,也多了几分关爱。

图为杨玲在登记食材。 聂博文 摄图为杨玲在登记食材。 聂博文 摄

“杨阿姨,你这效率太高啦!”站区的西安女娃易陈晨说。早上点名分工完,她随口跟同年来的老乡说了一句想吃羊肉泡馍了,结果从施工现场回来就闻到了熟悉的味道,看到食堂的羊肉汤,眼睛笑成了一条缝儿。打饭时,杨玲特意给这几个西安娃多放了两块羊肉。

打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汤,再来两块馍,食堂里很快变得热闹起来。刚才施工中有什么新鲜事、最近跟女朋友处的怎么样。

一日三餐,一年四季,杨玲用灵巧的双手,让职工在食堂吃出了“家的味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