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在西吉县火石寨乡罗庄村,几位中年人来到村民马西儿家中,将3400多元爱心款交到她手里。
18年前,马西儿的丈夫马建强因车祸意外去世,当时最小的孩子只有一岁多,才30岁的马西儿独自承担起抚养4个孩子的重担。也有人劝马西儿趁年轻再嫁,但为了专心抚养孩子,她拒绝了。一位单身母亲独自抚养4个未成年孩子的艰辛和不易可想而知!
“这位老同学出事后,他们家的日子的确苦得很。为了养家糊口,马西儿农忙时节种地,农闲时节在县城打零工、甚至摆过地摊。”国网宁夏固原供电公司职工王宝山告诉记者,他与初中同学马秀萍聊天时才得知了同学马建强去世的事,“马秀萍开着书店,得知马建强出事后,每年都会给他的孩子寄去各类学习用品。”2015年,王宝山托马秀萍找到马西儿,给她捐了一些钱。
“1984年,我在西吉县回中读初一,和马建强是同班同学。他家里条件不太好,比同龄人读书晚,所以比我们年龄大一点,性格淳厚朴实。几十年未见,没想到再听到他的音信,已经天各一方了。”2月28日,王宝山回忆起往日时光,红了眼睛,“2015年,同学马旭联系我们,说再捐款的时候记得通知他。2016年11月,我们在同学群里发布了不记名募捐活动,当时很多同学都参与进来了,有捐50元的、100元、200元的,我们共募集了5000多元善款。”
2016年11月26日,前去看望马西儿丈夫的同学们,将5000多元善款全部交到了马西儿的手里。看着马西儿母子住着的简陋房子,和简单的吃食,几位同学悄悄抹眼泪。马西儿得知是丈夫30年前的初中同学前来看望她们,吃惊之余,潸然泪下。从马西儿家中出来后,几位同学约定,以后每年都去看望一次马西儿。从2016年至今,马建强生前的初中、小学同学为马西儿捐款超过3万元。
马建强的4个孩子在大家的关爱下长大了。最大的儿子27岁,与老二老三打工减轻母亲的负担,同时也供最小的弟弟马旭兵读书。马旭兵曾入选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中国好少年”。面对困难,他没有消沉、没有放弃,而是把童年、少年岁月努力成一段充满阳光的时光,一个励志的故事。
西吉县志愿者马文海记录下了这些年的感人时刻。记者从马建强的初中同学处了解到,原来马文海不仅仅是记录者。2014年,马文海了解到马西儿家里的情况后,每年都会与其他志愿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他对马西儿家正在读书的儿子也进行着一对一资助。
“孩子从没有一个像样的玩具,一件漂亮的新衣,都是穿别人的旧衣物长大的。村里其他人早早就住上了新房子,唯独马西儿家破旧房子面临倒塌的危险,甚至一度借住在别人家的旧房子里。”马文海回忆,尽管生活不易,马西儿从未抱怨过,她是个温和而坚强的人。
“2019年,通过危房改造,我们也住进了新房子。”马西儿告诉记者。从“危房”到“安居”,从“忧居”到“优居”,在农村危房改造政策的帮助下,马西儿一家搬进了砖木结构的新房。
马建强生前的初中同学杨桂珍是西吉县一学校的教师,她负责每年募捐活动的具体事项,“大家都很积极主动地参与捐款,为了不难为没有工作、家境比较贫困的同学,我们只公布捐款总额,对捐款人姓名和金额不做公布,只是制成清单留存,大家对金额有疑问的可以查看。”
记者在马建强初中同学微信群今年的“爱心六接力”(“六”为第六年)募捐通知中,看到这段话:“这几年来,通过全班同学的爱心行动,为咱们已经远去的老哥的家庭献上一片真挚的爱心,使孤儿寡母五口人感受到寒冬中的一丝温暖……”
“马西儿多次拒绝过同学们的捐款。她觉得每个人都挺不容易的,她难以承受大家的盛情。我们对她说,大家之所以这些年坚持下来,都是因为同窗情谊,还有对这位老哥的缅怀。”王宝山说。
从2014年到现在,参与帮助马西儿一家的志愿者、马建强生前的同学已超过200人次。8年的爱心接力满含着同窗情,同时也彰显着持之以恒的志愿精神——从邻里互帮、守望相助的身边善行,到跨越山海、心手相牵的网络义举;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到携手前行、行稳致远的价值共识,志愿精神已熔铸于社会发展与时代脉动之中,成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鲜活注脚。(记者 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