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办理退休手续只需要将相关材料通过手机上传,不到5分钟就可以完成操作,又快又方便。”近日,石嘴山市市民王小贤感受到了动动手指就能办理退休手续的方便。另一位银川市民李某,也通过电子公证书将远在新疆乌鲁木齐的一套房产顺利出售,省去了两地跑的麻烦。很显然,智慧政务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为百姓提供方便、快捷的“指尖服务”。
随着“互联网+”、5G时代的来临,智慧政务东风正好,“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腿”已经成为一种新趋势、新常态,这也是政府为民解忧、提高效能的生动表达。对于政府来说,有了大数据的支持,信息资源能够“快速共享”“自由流动”,给老百姓提供及时精准的服务;对于群众来说,无论是在异地工作生活,还是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办理业务,只要一部手机,就能开启窗口服务。不可否认,“互联网+大数据”和基层政务服务的结合,一方面提升了政府工作效率,节约了行政成本;另一方面,也为老百姓办理业务、解决问题打开了便捷之门,有效提升了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智慧政务是一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工程,带来的好处肉眼可见。现在,不少地区都将高质量推进智慧政务建设作为区域发展“软环境”的重要标杆,但是在加快智慧政务建设的过程中,始终不能忽略群众感受。有些地方及部门,认为有大数据“操心”,自己就能“放宽心”,面对专门来办事的群众,只给出一个二维码,至于后续怎么操作,并没有耐心解答。要是线下服务跟不上,又怎么能让群众满意?说白了,政务服务满不满意,群众有权给出“好差评”。让指尖上的服务更加“触手可及”,能让群众感受到有温度的服务才是最重要的。倘若有的地方及部门抱着“线下服务松口气”的态度,就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政务”,不仅妨碍群众办事,更会堵塞人心。(沈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