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了,所有为这座城栉风沐雨、勠力拼搏的人!
A
这是一篇“迟到”的推文。
难产,是因为这些天有太多的感动,“飞刀”般直杵人心,一刀又一刀。最终,所有的情愫沉甸甸地杂糅在一起,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四筛“无外溢”,天津社会面清零;津南咸水沽、辛庄等大面积管控区“化整为零”,超20万人赢回“绿码”;竹华里等市内社区瑞雪中迎来解封,《歌唱祖国》的歌声众音嘹亮;萌娃们相继走出“海河”,到尚未启用、布置得像幼儿园一样的一中心新院“医学观察”;阳性病例新增连续减少,24小时无新增;4天出院92人,其中53个是孩子;封控管控防范区以外,离津不再需要“离津证明”……
总是在白天,倾尽全力给您及时传达每一个好消息;却又总是在深夜,认真翻看您在我们每个帖子后用心敲下的每一条留言。这两周来,这足足86000多条留言带给我们的,是最简明、最猛烈的冲击——当我们想把记者两周来采访到的点滴感动,一一转述给您听时,却蓦然发现,最真挚、最纯粹的感动其实就藏在这86000多条留言里。
——是你们,是战斗贡献、服务配合在抗疫各个角落的你们,在用最地道、最质朴的语言,陈述着这座城市最暖的细节,最硬的担当,最稳的心跳,最哏的豁达,和最醇的真情!!!!!
所以不敢下笔,所以欲辨忘言,所以默然流泪。你们教给我的,远比点灯熬油的我,穷尽所有气力能带给您的,多得多得多——开始真正懂了,这里是天津!
介儿是天津!!有幸在天津!!!
拜年了,
所有为了这座城栉风沐雨的人!
拜年了,
所有为了这座城咬牙拼命的人!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月22日凌晨,和一起奋战多日的同事,坐进刚刚开放堂食的小馆。大家都在为抗疫而奔走,而竭力支撑,好容易吃点东西,一位大哥突然深情吟诵起艾青的诗句让大家吃了一惊。
“俗套了啊,哥——”“是啊,我媳妇你嫂子,8号就去津南了。昨天忙了一宿,今天微(微信)她10多次,还没回呢——”大哥不疾不徐地说。
“是我们矫情了。走一个,哥,这杯敬嫂子!”
……
没有什么言语能代替这样“俗套”的诗句,因为它来自人民。真挚的表达,不是写出来的,是流出来、喷出来的,它源自人民心底。
见过市卫健委主任顾清,连轴转了好几十个小时之后,等着汇报最新情况,不几分钟就在指挥部的沙发上睡着了。有领导轻声提醒大家,“他是太累太累了,我们让他歇一刻钟……”见过市疾控中心主任韩金艳,一头利落短发的“女汉子”,在会议间隙,对着手机压低了声音解释:“知道您不容易,做了10次核酸了,还是不能出津南防范区。您再等等行吗?其实我儿子也一个人在家,在津南防范区,我7号出来就再也没见过他……”见过疾控中心副主任张颖,在8日早上第一时间站在地图前圈定封控、管控、防范区域,曾在全国多个城市有此操作的她通宵未眠、紧咬双唇小心再小心;可划定后,当制图人员因为路名等提出种种疑问时,已赶往社区流调的她却异常坚定:你们再看看图吧,我画的没有错,不会有错……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一个圈小一点可能就圈不进来——比如最初“貌似没有太大事儿”的双港——大一点可能就是一个更巨额的经济投入,更多人因此“禁足”……“硬刚”奥密克戎,我们从来就不是拿自己的气血方刚说事儿,更不会拿家乡父老的健康当筹码——天津,有这样的底气和豪气,我们能打,而且能打赢!
几乎同样不曾休息的,还有一群IT人。当第一次大筛因为“技术问题”,让不少百姓驻足排队的时候,他们感受到了从所未有的责任。一群人,多个组,几层楼,不关灯不知道外面是几点钟的太阳,最后,搞掂!“数据是冰冷的,可是某种意义上说,数据也代表着一座城科技的‘体温’。每一条看似冰冷的数据,都是大家在筛查中,在寒风里,用等待、宽容和理解,得出的轨迹。我们怎么能丝毫懈怠?必须把市委市政府的关切和投入,变成实打实的高效和温情。”
所以越筛越快……
所以超市里的菜“越买越多”……
所以身边的志愿者越来越“争先恐后”……
所以在最疲惫最疲惫的时候,依然能感受到身后绵绵不绝的力量——
最累最累的时候,怎么撑下去?很多人说,想想津南那些孩子吧,看看那些孩子的视频,又或者,仅仅是看看他们纯真的眼睛。
1月22日,第一个孩子走出海河医院,拎着一包大大的旺旺雪饼,径直走到了雪地里,开心地团了一个雪球,看了看身边穿着隔离服的医护人员,却又犹豫了,不知该丢向哪里。他才只有3岁……当记者以为一身红衣的他最终定然会丢出这枚“炮弹”时,他却轻轻放在台阶上,转过身扑向医护人员:“阿姨,我要嘘嘘——”“宝,我们能不能再忍一会,现在你返身进医院的大楼,又要消毒1个多小时。或者,我们用垃圾袋……”“妈妈说,要听医护阿姨的话。可是妈妈也说,我是小男子汉,不能在外面嘘嘘——”“好,宝,跟开救护车的叔叔走。叔叔有本事……”
在当天的推文里,我们做题“14个孩子出院!口罩遮不住笑颜,穿透风雪,醒了春天……”而点赞最多的,是“李浩”网友的留言:我会告诉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城市是多么幸运!
是啊,懂事的、淘气的、幸运的孩子。
想在多少年后告诉你——为了你,为了你们,为了津城的希望,我们燃烧着我们,我们扶持着我们,我们拼透了我们,我们告慰着我们……
无悔。无怨。
一切,为了人民!
C
津南胜,则天津胜。援津南,则津不难!
94%以上的病例来自津南,目前来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病例都能清晰地指向津南——为了“海河教育园区”牺牲过,为了“津滨双城间绿色生态屏障”正在做出牺牲的津南!
一个从萌芽到中学都接收的托管班,一个咸水沽七小四年级同班同学的“风暴眼”,一场多人参加并且在参加后返回住处才感觉到异样的葬礼……狡猾的奥密克戎,在津南医院被检出时,就已是前后脚、两个不同的渠道。“很可能已经发生了三代社区传播。”在新闻发布会上,张颖并没有给出当时她的初步判断——100例起——只是这样小心翼翼地说,却依然震惊了全国。
即将到来的春节、冬奥会,一切都不容有失。津南,只有硬刚!天津,只有硬刚!
“到津南去——到津南去——”一时间,不同的号角,在不同的群体中吹响。1000名下沉干部。1000不够?2300。还不够,再来2000。需要社区网格员,先来3000……自带隔离服,自带干粮,自带睡袋……管控区还是封控区?哪里有需要去哪里!
于是,有了后台那些最真挚、动人的留言。他们,或他们的亲人,都是义无反顾地奔向了津南,鏖战在津南……
“大爷,您不要再下来遛狗了。是,知道您只去没有人的地方遛一会儿,知道您不怕,知道您对天津有信心。可是这毕竟是违反防疫规定!您看我熬得眼袋比您还长了,上楼好吗?”这不是段子,这是不少津南一线抗疫人员都曾有过的“苦口婆的心”……曾几何时,“对天津信心足”,竟成了少部分人违反管控规定的理由。而好多一线抗疫人员,对这样“可爱的背叛”一时竟不知道从何说起……
但盲目的乐观不能成为科学防疫的对手。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必须“应转尽转、应隔尽隔”!于是,有了全市其他区纷纷伸以援手,有了路上连绵不断的大车在紧张转运,也有了大家在新闻里看到的——部分街镇在夜以继日地进行隔离点改造。
行文至此,有人可能要问,一直说天津在应战新冠病毒之初,就备下了几所“小汤山”、新建了1万多个“隔离点”,为什么现在还要抢着改建呢?那可能是因为您可能漏看了另外一个事实——天津,即使偶发本土疫情,也没有因此就放下“卫”的责任,就放弃从滨海国际机场接收境外航班!当奥密克戎汹涌而至时,天津仍有不少隔离点在“接待”刚刚回国的境外人员。从津云每日的境外新增通报中,您能清楚地看到“另一个战线”的消息……双线作战,天津必须“双战双赢”!
需要去人吗?那咱去吧!还需要?再多去些吧!需要转吗?全力服务吧!需要改建吗?加班加点吧……而且有不少区,是一边面对着自身因津南疫情而出现的封控、管控区,一边要为津南转出来的人员改建好隔离住所。怎么办?咬牙拼吧!
拜年了,所有“拼”着的、最可爱的人,所有最平凡却最英勇的,我们自己!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D
疫情是一面镜子,往小了说,可以照出你我面对危难时的担当与操守,平庸或者高尚。往大了说,可以照出一座城——乐观的习性、坚强的品格、凝练的精神,和必胜的底气!
诚然,还没有最终胜利。或许,还不到说“庆祝”的时候。但这一个又一个“追尾”的好消息,还是会汇成网上那一声感叹:天津周一早高峰又堵车了,真好!
真好,人们已奔波在复工复产、忙年货奔收成的路上;真好,这城市四处涌动、最抚凡人心的“烟火气”。
而今天,已是北方小年——
拜年了!所有或健硕或苍老、或富态或羸弱的“大白”,所有没日没夜已不知疲惫为何物的社区工作者,所有车里车外穿梭不知风雪冰霜的民警,所有穿不穿红马甲都一样顶在最前的志愿者,所有下沉到本区或是支援津南封控管控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员工,所有所有曾经奋战在一线或依然奋战在一线的,你们——拜年了!天津,感谢有你!!
还有那些正在全市各区各隔离点,以及海河医院、一中心等等接受医学观察或治疗,因为防疫需要不能团聚的“老乡们”,也给你们拜年了!知道条件再好你们最牵挂的地方也依然是家,知道再周到的照料和服务也不能阻挡你们对团圆的祈盼,甚至知道极少数隔离点因为时间仓促硬件设施可能未必非常到位——但请相信,一切都在一点点改善,一切都会好起来,因为我们的心始终和你们跳在一起!因为这里,是天津!!
拜年了,所有因为疫情没能离开这座城,没能及时和亲人团聚的“新天津人”!所有关心这座城市、时刻在为这座城市刷着手机,为每一例新增黯然神伤,每一个惊喜笑逐颜开的朋友——拜年了!这里是可爱的、必胜的天津!!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给大家拜年了,天津——YY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