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为我区捐赠丰田无障碍车 石嘴山市开展七大重点行动 为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 数聚宁夏 算领未来|华为数据中心能源助力宁夏中卫打造全球领先绿色算力集群竞争力 “贺兰山东麓”敲开“世界葡萄酒之都”的大门 【地评线】贺兰山网评:过于自信也会导致上当受骗 数聚宁夏 算领未来|第五届云天大会在中卫开幕 遇见中国之美·中卫66号公路 宁夏回族自治区通信管理局 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清退宁夏属地僵尸类APP的通告 中宁一案例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男子轻信网贷被骗1万元 宁夏涉农企业享留抵退税扩围“红利” 36只“迷途羔羊”引来十余名“羊倌”争领 银川市总工会把劳模工匠请进校园激励青年学子 行业头部企业加速布局宁夏算力枢纽 宁夏乡村游订单同比增223% 【黄河安澜】秋意渐浓 黄河两岸景美如画 前8个月宁夏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0.5% 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 石嘴山市加速解决房屋产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 湖城之秋——打翻了的调色盘 中宁县检察院落实工作机制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 宁夏原创音乐剧 《花儿与号手》喜摘文华大奖 首届“西部数谷”算力产业大会主论坛举行 敢做“无人区”的探路者 宁夏中卫:电力护航云计算产业高质量发展 【地评线】贺兰山网评:算力产业驱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 禁毒宣传进校园 提高学生辨别新型毒品能力 贺兰县:直播带货开启残疾人灵活就业新模式 借款人不还钱,担保人被司法拘留15日 宁夏隆德县完成首笔用水权质押贷款 宁夏明确2022年社保缴费基数 小说《微水浮尘》在京首发 同名广播剧上线 宁夏泾源 “电”亮山乡 好山水做出“富民”好文章 专家学者聚首 为创投行业把脉支招 吴忠利通区:石榴花开情更浓 西夏区铲除毒品原植物160余株 中宁县检察院为未成年儿童健康成长撑起“保护伞” 社交平台上的反诈联盟:被骗、救赎与博弈 乘势而上 随“算”而动 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在上海开幕 宁夏线上直播带岗招聘活动帮助残疾人实现精准就业 2022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主体活动闭幕 变“带货”为“带岗”,银川这场招聘会为残疾人提供246个就业岗位! 首届中卫·房车文化节暨消费惠民活动启动 秋季跟风刷酸 小心焕肤不成反“烂脸” 不再“守着黄河缺水喝” 被基础设施网“包裹”的幸福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新赛道”寻求新动能 金凤区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一起涉养老诈骗案件 来吧,展示!首届“西部数谷”算力产业大会等你来 宁夏水投集团:三项制度激活企业原动力
你当前位置:首页 >民生关注 >

农民自办家庭图书馆成为致富智囊室 丰收设计屋

2022-01-18 13:04:20来源:光明日报

【新春走基层·各地见闻②】

光明日报记者 李建斌

“孩子们,在追逐初升的太阳;青年人,在编织田野的希望;老年人,在寻觅冬日的暖阳……”40年前,一位名叫杜德建的年轻人在家乡山西省永济市卿头镇张坊村办起一间农民图书馆。夜幕降临,杜德建的农民家庭图书馆里又亮起明灯,书香人影里,他写下这样的话。

“那时候刚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们沉积多年的生产热情一下子迸发出来,但因科技知识匮乏,错用农药、滥施化肥的现象时有发生,乡亲们损失惨重。”面对记者,杜德建说起他办图书馆的初心。当时20来岁的杜德建一心想为提高农民素质、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出把力。没有场所,他就将准备结婚用的房子腾出来作为书屋;没有书架书桌,他就垒砖搭板,用家里仅有的一张方桌、四条长凳搬来充当;没有资金,他便找同学、亲戚去凑……1981年1月1日,杜德建的家庭图书馆在艰难中诞生了。

从那时起,杜德建坚持每年自费订阅各种书报。与当时每月百余元的微薄工资相比,两三千元的订阅费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为了挣钱,他夏天卖冰棍,冬天做花炮,还把父母给他准备的结婚的钱,全都用在订购书报上。杜德建的父亲是名老党员,临终时,最放心不下图书馆。“我死后你别设宴待客,省下的钱用来买书订报。不管有多大困难,都要把图书馆办下去。”

与硬件设施的困难相比,让农民走进图书馆,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人出于好奇,转一圈就不再来了;有人觉得书报内容比较枯燥,看不了几页就走了;还有人说,咱一个农民,不想干啥大事业,少了你的图书馆,照样种田……为了让村民们来借书看报,杜德建想尽办法。他请人自制了台球桌摆在家里,指望村里的年轻人玩罢台球能看本书;托外甥组装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吸引老幼妇孺走进图书室。慢慢地,有人主动上门借书,他又提出要“借一带一”——借书不收费,但要带一个读者来。

“因为读书看报,我们村打架斗殴、聚众赌博的现象特别少,取而代之的是科技致富、文明礼貌之风盛行。”看到来读书的人多了,杜德建顺势创办了张坊村“农民夜校”,累计培训农民3.8万余人次。20世纪90年代初,他开始编辑出版“科技兴农小报”,免费送给前来学习的村民。

“我在图书馆忙,村里的人早早就帮我做好了地里的活儿。”乡亲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着杜德建和他的图书馆。为了这个图书馆,杜德建付出了数不尽的汗水与泪水,也让和他相濡以沫的妻子跟着他吃苦受累了一辈子。直到2016年,杜德建一家才搬出漏雨透风的房子,看着乡亲们送来的“为大家,舍小家,一家辛苦富万家”的条幅,杜德建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图书馆办得更好,让乡亲们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顺应发展,跟上潮流,是对抗过度娱乐最好的方法。”针对近些年受网络影响,静下心来读书的人越来越少的现象,杜德建主动带着农业科技类书籍、报纸,到田间地头,为庄稼把脉会诊,给农民提供“送餐”服务。杜德建还形象地说这是“图书漂流”,把让群众“走进来”变成图书“走出去”。杜德建还建起农民科技微信群,实时分享最实用的农业技术,让昔日的“科技兴农小报”转战线上,覆盖更多有需求的农民。去年暑假,杜德建还为青少年开辟绿色通道,在图书馆配备了少年书架、儿童专柜。有的孩子悄悄在书本夹页留下纸条,“杜老师,您的图书馆真好!”“杜老师,我经常来图书馆可以吗?”

就这样,在快节奏的信息时代,杜德建的图书馆依然“生意兴隆”:家中9间房子,6间被书报占满,存有报纸968种,各类图书3.3万册,报刊图书总价值达30万元。现在,从卿头镇到永济市再到周边县(区),都有人来杜德建的图书馆借书,在外“漂流”的图书达2000余册。四秩春秋,杜德建的这座农民家庭图书馆已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智囊室”和“丰收设计屋”。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18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