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山南11月16日电 题:西藏姑娘白玛曲珍:回到家乡修补“绿地毯”
中新社记者 冉文娟
24岁的西藏姑娘白玛曲珍从未像今年这样急切地盼望下雨。
“草种播下去后,有半个月都没下雨。当时焦虑地睡不好觉。”今年6月初,在西藏山南市曲松县加娃村海拔约4400米的措姆草场,白玛曲珍和村民们一道播下披碱草、苜蓿草种。由于附近缺少水源,种子发芽需雨水浇灌,可今年偏偏雨季姗姗来迟,直到8月降水才趋稳定。看到草一天天长高,白玛曲珍的心这才踏实下来。
这片近300亩的退化草场,入选了九三学社中央“草原生态修复与生产力恢复”基地。这里也是中国首个4000至4500米高海拔地区草原生态修复试点。白玛曲珍2020年从天津农学院毕业,目前负责该草场的各项监测工作,获取相关科研数据。
从小在山南贡嘎县长大,牛羊成群、绿草如茵的景象不曾缺席白玛曲珍的生活。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部分草场生态退化,这让她感到心痛。“冬天的时候,一些牛羊缺乏草料,饿得啃纸箱子。”
白玛曲珍如今工作的措姆草场,由于荒漠化和鼠患严重,每平方米仅能长出2株草,草场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直线下滑,生态修复迫在眉睫。这也让白玛曲珍感受到了工作的责任和意义。
按照实验方案,白玛曲珍需要每半个月左右去草场监测各项数据,包括植被的高度、盖度、密度,土壤pH值等等。尽管是刚毕业一年的新手,白玛曲珍工作起来信心越来越足,因为她背后有个强大的“后援团”。
白玛曲珍所在的实验室,有10位来自中国不同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教授、工程师等。每逢工作上遇到难题,她总能找到专家求助。“我可以随时线上向老师们请教,他们也给我推荐了很多书籍,我边干边学。”
在白玛曲珍的办公桌上,一本《草原学与牧草学实习实验指导》已被翻旧,业余时间她也尽量多看专业书籍,并计划着将来学习深造。“以前在学校学习很多是应付考试,现在能够把知识灵活运用到工作中,觉得很有成就感。”
从披碱草刚刚破土到长高至60厘米,白玛曲珍带着尺子、绳子、样品框等工具一次次往返草场,详细记录下各项数据。草场寂静无人,白玛曲珍也能自得其乐。夏天时,青青牧草缀满白色的小野花,远处是皑皑雪山,“自己带点干粮就地吃午饭,吃完在草地上一躺,惬意得像个牧民”。有时雨水骤降,便把施肥的袋子套在头上避雨,偶有狼狈却也不失野趣。
初夏到初冬,草场中被精心照料的草经历着“一岁一枯荣”,白玛曲珍也在四季更替中品尝到了收获的甜。
由于该草场补播草种长势良好,生态修复成效初显,相关部门决定将草原修复面积扩大到2万亩。白玛曲珍接下来的工作将更忙碌更充实。
“西藏地大物博,首先要把土地养好。我很开心能学以致用,为家乡的生态修复工作出一份力。”白玛曲珍希望,自己所从事的项目能够进一步扩大范围和规模,家乡越来越美,处处都是水草丰茂之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