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郑州11月5日电 (阚力)河南省政府新闻办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十四五”期间,河南防震减灾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明确这期间如何干、为什么干。
在当日召开的“河南省‘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地震局副局长王志铄就历经两年规划编制的《河南省“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下称《规划》),进行了详细解读。
在发布会上,王志铄“亮出”锚定的5年规划目标。他介绍,到2025年,初步形成监测智能、防治精准、服务高效、管理科学的新时代河南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体系。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地震基本业务、地震科技创新、防震减灾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和水平要显著提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素质进一步提高,地震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地震灾害风险对全省经济社会和公共安全的影响持续降低。
王志铄表示,本次规划围绕2025年目标形成了系统化的量化指标体系,包括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地震监测预测预警能力、地震应急响应服务能力、公共服务水平、防震减灾科学素养5大类,26项量化指标,综合反映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的能力、水平和效益。
那么,为何要规划编制上述《规划》?其意义何在?王志铄解释,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地震灾害高风险是基本省情,省内具有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构造背景。全省皆处于6度以上抗震设防区。
他称,河南省6个省辖市的45个县(市、区),约2.6万平方千米区域处于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河南省人口、产业和财富高度聚集,地震灾害的敏感性、破坏性、复杂性愈发突出。
如此一来,提升河南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风险,就尤为重要。
为完成这5年的规划目标,河南省提出包括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提升地震监测预测预警能力、提升防震减灾科技支撑能力、提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提升防震减灾社会治理能力、提升防震减灾信息化水平和提升公民防震减灾科学素养等7项主要任务。
王志铄称,未来五年,河南省谋划了三个重大项目,一是黄河流域(河南段)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工程。该项目旨在实现黄河流域(河南段)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的全面提升。二是河南省地震监测能力提升工程。该项目旨在实现全省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0级;在有关地区新建一批非天然地震实时监测站,实现对矿区的非天然地震的有效监控;建立地震预警及非天然地震信息发布系统,实现秒级的地震预警和分钟级的地震速报。为南水北调输水工程、轨道交通、矿山等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的地震安全保驾护航。三是河南省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