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核酸检测事宜、入户排查收入情况、摸排外来人员情况……10月31日,天色刚暗下来,忙碌了一天的中宁县恩和镇红梧村驻村第一书记丁波的手机又响了。“你家娃上网课怎么不回答问题?网络不好还是咋回事?家里没大人陪吗?”电话那头,儿子的老师一连抛出3个问题,问得丁波哑口无言。沉默了一会,他无奈回应:“我驻村工作,媳妇在医院封闭上班,家里的确没大人,回头我让邻居看看是怎么回事。”
在线家访没持续多久,便被问询核酸检测结果的村民打断了。驻村3个月,丁波的“家事”办成了一件又一件,唯独没把儿子的学习提上日程。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驻村干部手握接力棒,踏上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征程。7月初,在自治区民政厅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工作的丁波主动请缨,到红梧村驻村工作。
一见面,不少村民心里就犯嘀咕:“区上来的干部怎会了解情况,能开展工作吗?”
在村里悄悄走访几天后,丁波召开党员大会,开口就是句硬话:“先协调安装路灯,让大家夜里不走黑路。再协调相关部门,把进行了半拉子的厕所改革弄完。”村民一听来了劲儿:“说话算数不?啥时候能动工?”
听其言,还要观其行。这个“区上来的”干部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多方协调,争取项目和资金,不仅把党员大会上的承诺逐一兑现,还修缮村部小游园、新建红梧日间照料中心、实施移民引水渠工程,让村民在一件件好事中感受到满满的诚意和温暖。
“你对老百姓有多亲,大伙儿就对你有多近。”丁波说,干了一些实事后,村民也主动起来,68岁的赵全义做起了志愿者,参与环境整治工作;养殖大户马飞龙主动请缨,参加全员核酸检测志愿服务;79岁的马淑珍提出为驻村干部做顿拿手的饭菜。
驻村时间一天天过去,丁波又发现了更深层次的问题。红梧村是移民村,有“十一五”遗留移民、“十二五”生态移民、“十三五”移民共计930户2895人,村民主要靠肉羊养殖、枸杞种植、劳务产业为生。尽管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但村民因主导产业带动力不强、养殖规模小、缺水干旱等原因,难以突破增收的“天花板”。
丁波对制约群众增收的问题逐一分类、逐个分析,拿出了解决方案:对肉羊良种繁育场进行扩群补栏,分红范围从边缘户逐步扩大到脱贫不稳定户;壮大主导产业,帮助有贷款意向的肉牛养殖户贷款,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把农民嵌入到产业链上,高标准建设农业灌溉现代化示范项目,引进实力雄厚的企业,因地制宜开展节水作物的种植、加工,让大家不仅能有长期稳定的分红,还能实现家门口就业。目前,丁波的这些计划正在加速进行中,有的已经从蓝图变为现实。
“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了,老百姓增收的路子也就多了,致富的信心和活力也就更足了。”丁波说。(记者 姜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