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如何为城市“把脉”?
“在城市体检中,成都市现在已建立了‘查症状、找病因、开处方、管长效’的工作机制。”
8月31日下午,在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住建部点赞城市体检的“成都模式”。住建部副部长黄艳表示:在城市体检中,成都市现在已建立了“查症状、找病因、开处方、管长效”的工作机制。而在此之前,8月20日,成都的城市体检工作也收获了《人民日报》的点赞。
什么是城市体检呢?如果将城市看作一个“有机生命体”,那么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壮大,“成长的烦恼”也会接踵而至。交通拥堵、住房老旧、公共服务配套不完善……这些令人头疼的“城市病”怎么治?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去年起,成都分层级差异化构建了市区两级指标体系,开展了全链条、全系统、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的深度体检。据成都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城市体检工作构建的市级指标,以住建部的50项基础指标为基础,并从“人、城、境、业”四个方面,针对成都实际,设置了人均生态绿地面积、街道一体化建设占比、轨道交通出行占公交出行的比例等13项特色指标。因而成都构建的市级指标,是“50+13”的体检指标体系。区级指标则着重解决区域性、差异化、具体化的突出问题,以“必检指标+自选指标+特色指标”的形式,建立了“10+20+N”的指标体系。同时,结合疫情防控,成都还开展了疫情防控基础工作“大体检”,筑牢疫情防控基础。
依照这样的指标体系进行体检,今年1月,成都公布了2020年“成都体检报告”。其中显示,63项指标中,人均生态绿地面积、每万人拥有城市绿道长度等23项指标优于参考值,占比37%;城市人口密度、万人高新技术企业数等24项指标与参考值基本持平,占比38%……
光“体检”还不够,体检之后,要用好报告,对症下药。2019年,成都市体检发现问题21项,梳理67项整治任务,至2020年底,已完成52项,15项长期推进;2020年,成都围绕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整洁有序、多元包容7个方面,形成29项城市治理主要任务,88项可检验成果,建立“7-29-88”的问题整治体系。
举个例子,在通过成都城市体检梳理出的问题中,有一项是“路网密度不足,居住通勤距离较2018年进一步拉大”。成都采取的整治举措,是“持续推进堵点治理,完成20处堵点治理及20处城市道路拥堵路口‘微整治’,并推动实施不少于30个‘片区微循环’,开展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王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