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记者了解到,两位江苏学子作为优秀代表受邀录制湖南卫视《2021毕业礼》。其中有以“祖孙三代”入党故事打动许多人的东大杨雯迪,也有来自扬州大学的董振杰。采访中,董振杰告诉记者,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凡之处,自己就是常在地头田间忙活的学农大学生,内心的诗和远方支撑自己,畅想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干农活的未来场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扬大小伙子:
被节目组选中是“特殊的毕业礼”
当记者接通另一名江苏学子董振杰的电话时,他正在盱眙田间插秧。他告诉记者,自己正在进行一个在稻田里养殖小龙虾的课题实验。受到节目组的关注,大概是因为在不久前结束的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中,董振杰团队的作品《盘中餐——一体化高效秧盘开创者》获得金奖。他所在的扬州大学获得2金1银3铜,捧得大赛“优胜杯”。
采访中,董振杰告诉记者,其实自己只是一名学农的普通学子。幸运地被湖南卫视节目组选中,首次尝试录制节目,也给自己带来一份特殊的毕业礼物。
假如你对“秧盘是什么”不够了解,董振杰会耐心地帮你普及——秧盘就好比花盆。每种农作物都有一定的农耕季节和一定的耕作时间,当种的作物还没有迎来最佳收获期,但水稻已经到了播种期,就会出现用地矛盾。没有足够的地去种,怎么办呢?一般会先在秧盘里育苗,放上土和肥料,等油菜、小麦等作物收获以后,再把秧苗插到田里去,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充分利用土地。
董振杰说,“传统秧盘是塑料做成的,我们采用秸秆和废弃的菌菇渣等农业废弃物做了生态秧盘,以此取代传统秧盘,可减少塑料污染,防止对农田耕层土的破坏,令原材料来自田间,又回归田园。更为节约成本的是,塑料秧盘的单价在8到12元,而生态秧盘只要一块多。” 董振杰和小伙伴们2017年开始研发这个项目,在常熟、江都建了生产线。
未来要“穿西装打领带干农活”
董振杰皮肤挺白,跟风吹日晒的农民似乎有距离,导致有人不信他是学农的,他“凡尔赛”表示,其实自己是沾了“晒不黑”的光。他也告诉记者,其实做这一行不缺就业和薪资,缺的是年轻人。年收入也可以达到二三十万,但对许多年轻人来说,可能习惯了城市的生活,“长期在农村蹲点做项目,需要沉下心去。”
在节目录制中,董振杰接受提问,表达了针对就业方面的观点,说到他高中毕业后放弃去墨尔本大学留学的机会,选择在国内攻读水稻栽培专业的决定。“当时家人希望我能出国去看看,但我想跟随自己的想法,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大一进校后,进入导师蒋敏的课题组,实验室成为梦想的起点。保研之后,农业部水稻专家组副组长张洪程院士又成为导师,目前科研和创业都在做。”
董振杰是扬州宝应人,在他看来,从播种到收获,带来收获的充实感。慢慢地就产生了让学到的知识回归地头田间的想法,大学生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我觉得,未来的农民一定是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在干农活,我们自己其实也是在脚踏实地,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寻找农业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