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银川4月30日电(记者 艾福梅)去年11月,27岁的宁夏姑娘小婷得知自己患上了肺结核,内心特别惶恐不安,既怕花费高,也怕治不好。
“现在好多了,上次去拍CT医生说病灶吸收挺好,只要继续按要求吃药就没问题。”她说。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人们更熟悉的是肺结核。经济欠发达的宁夏曾一直是结核病“高发区”,“得了肺结核,一传一窝窝,治病一两年,全家回到解放前”就是众多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真实写照。
2016年8月,国家卫健委与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合作启动结核病防控项目三期(以下简称“中盖项目”),宁夏是三个试点省区之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宁夏创新性建立“医保先行、政府兜底”多渠道筹资模式,并实现了全区结核病实验室检测“分子化”和诊疗管理“信息化”,使得患者治愈率不断提高,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显著降低。
小婷就是受益者。在过去半年治疗中,她享受到住院报销、门诊大病报销和政府兜底等政策,自付仅一千余元,而且平时社区卫生站医务人员还会定期跟踪监督,就连吃药也有医院发的电子药盒准时提醒。
“以前老人都说肺结核是‘富贵病’,没力气干活,还得吃好的,一般人得不起,现在政策好,大大减轻了我们的经济负担。”小婷说。
业界皆知,终结结核没有捷径,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然而,2016年之前,宁夏大多数耐药患者的发现主要依靠传统药敏实验,耗时长,阳性检出率也高。
“传统药敏实验需要8周左右,患者不能第一时间治疗,且他们在等待期内自由活动也加剧了结核病传播的风险。”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王晓林说。这所医院兼任省级结核病防治所,承担全区耐药肺结核患者、危重症患者的诊疗和转诊工作。
“中盖项目”实施后,宁夏为所有定点医院引进配备了分子生物学诊断设备,将检测周期缩短为2小时,使得耐药患者发现数和筛查率均显著提升,患者及早得到有效治疗。
“新的诊断技术和药品的投入以及医保报销政策,对病人来说都是好事,这几年明显发现病人就医依从性提高,治愈率也提高了。”宁夏第四人民医院结核门诊普通肺结核项目管理人员丁晓燕说。
科学有效的管理对结核病防控也至关重要。据了解,宁夏彻底改变以往“医生手写病例、患者口述病史”的传统信息流通方式,创建了覆盖所有定点医院的新型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患者信息上下互通,形成“闭环式管理”,将全区结核病患者信息“一网打尽”。
宁夏第四人民医院信息科科长王晓炜说,这个系统可以实现患者就诊信息的自动记录、抓取和流通共享。同时,基层医务人员也可以通过手机App随时查看并上传辖区内所有结核病患者转诊、追踪、随访信息,及时了解、掌握患者治疗情况,以便督导患者规则完成治疗,提高治愈率。
截至今年4月,宁夏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已收集、上传有效数据11709人次,均与国家结核病专报系统数据交互成功,上传数据一致率高达100%。
此外,针对基层影像医师缺乏和读片能力不足等问题,宁夏建设了基层医疗机构人工智能(AI)影像阅片系统,可以2秒内读出结果,准确率高达87.8%。
王晓林说,目前这个AI影像阅片系统已在宁夏近半乡镇卫生院“上岗”,为9615名就诊者读片16980张,提高了可疑者筛查效率和转诊确诊率,减少患者在多家医院往返就诊。
“‘中盖项目’实施过程中,科技创新赋能,宁夏结核病综合防治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结核病报告发病率从2017年的43/10万降至2020年的29/10万,在全国处于低位。”王晓林说,今后宁夏将进一步完善防治模式,缩短治疗期,提高治愈率,减少传染,让大家不再谈“痨”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