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4月26日电(童笑雨 林晓莹)视障人士如何拥有他们的“诗和远方”?在浙江工商大学,该校用数字为文旅赋能,推出旅游音频,让更多盲人“听见”世界。
当前,中国约有1732万视障人群。2019年,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国际酒店管理系教师乔光辉在一次学术调研会中了解到了视障人群巨大的旅游需求以及出游困境。
学生正在录制音频内容。乔光辉提供此后,其联合江苏苏州志苏旅行社,推出“新视界”公益项目,录制“听世界”音频,再放进微信小程序,为视障者开展线上服务。
见到乔光辉时,他正带着几名学生,在录音棚里忙碌着。他坐在工作台前,把控着录音的节奏,观察正在录音的学生。
甜美而稳重的讲述声从扩音器中传来:“春天来了,杭州有许多适合旅游的地方……”
“等一下,运河边有个网红美食打卡点,在这里做个介绍。”来自该校酒店专业的大二学生张欢喊道,“把‘很多杭州本地人都爱去’这句话强调一下,除了美食,附近还有富义仓、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等景点值得一游。”
怎样的讲解能让视障听众有更丰富的感受?几人琢磨商讨了一会儿后,录音继续。一旁的桌子上,一摞摞旅游信息讲述稿,垒起来有半米多高。
为视障人士讲解,光有声音还不行。乔光辉特别注重“身临其境”。
此前,他曾在法国、韩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学习工作。不同国家生活的经历,让他了解到视障人群对听觉、触觉、身体参与的强烈要求。
令他感受最为强烈的,是一个视障女孩在听到瀑布声后手舞足蹈的样子。
“虽然她看不见这个世界,但可以用听觉感受瀑布、溪水的声音,用触觉感受奇形怪状的山石,用嗅觉感受森林清新的空气。”乔光辉回忆说。
在录制音频前,为了能亲身体验到视障人士“旅游”时的感受,项目组学生,还自行跑到各个景点,蒙住双眼,以便更好地在录制中考虑特殊旅游群体的需求。
之后,乔光辉得出答案:通过讲解与触摸的方式,发挥想象力,在脑海和内心深处形成生动的画面和真实感受,这是视障人群获得旅游体验的关键。
据悉,在乔光辉的项目组中,共有20多名学生参与科研调查。他们不仅提出好的方案和意见,还带着成果参与“互联网+”竞赛,并推出视障者专属APP,为视障人士建造了一条宽阔的“旅游盲道”。而他们录制的“听世界”音频,将于5月在微信小程序上线。
乔光辉说,该项目给视障人士提供的不仅是一种数字旅游产品,更是一个与大自然、社会交往的机会。在推进城市无障碍出行的同时,数字旅游使无障碍环境变得更便捷和个性化。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学院党委书记郑群雄说,这是专业教学,更是思想政治教育。这不仅对学生的专业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大有裨益,还培养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