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人脸识别成为“黑产”新觊觎之地
■ 来论
个人信息泄露“黑产”,又多了“人脸识别”这一项。
据新京报报道,在一些社交平台和境外网站中,一套包含身份证照片及点头、摇头、张嘴的视频,正在以每套150元的价格被大量买卖。不少卖家打包票称,所售验证视频能通过大多数APP平台验证流程。
与以往的身份信息或求职简历被批发售卖相比,作为生物特征的人脸识别信息被泄露被盗卖,后果会更严重——这威胁的,不仅是民众的财产安全,还有人身安全。
站在受害者角度来说,这给普通人拉响了警报:对于人脸、指纹等生物信息,个体再警惕都不为过,换句话说,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防备级别,任何生物信息都不能轻易让渡出去。
但光让普通人提高防备还不够,打击人脸识别“黑产”,更要祭出法律武器。
相关法律明确规定,未经用户同意买卖个人信息涉嫌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有关部门不妨顺着社交平台、暗网上的这些线索,主动积极打击这些“黑产”卖家,有一例就打击一例,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应有的法律代价。
在此过程中,部分社交平台显然要发挥应有的监管作用——通过技术手段,及时监控到这些“黑产”卖家的交易信息,采取封锁账号、设置黑名单等措施,该移交线索的也绝不袖手。
针对人脸识别技术的滥用,包括人脸识别数据采集后的用途、去向问题,去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发布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还曾对此作了规定。接下来,法律跟监管层面有必要扎紧篱笆,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提高准入门槛,抑制某些人动辄收集人脸信息的冲动,特别是某些APP注册环节,也对人脸数据使用进行更严格的管理。
说到底,从滥用到倒卖,人脸识别不该成为“黑产”的新觊觎之地,人脸信息也不该成为很多人垂涎的唐僧肉。
□和光(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