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引导员平均60岁,助老理发队平均70岁——银发志愿者“老有所为”
60+榜样
【事件人物】北京市注册志愿者中的“银发一族”
【事件看点】公共文明引导员、老年互助志愿服务队、老党员维修队……他们在各自的服务领域不遗余力发挥作用
截至2020年底,本市通过“志愿北京”信息平台实名注册的志愿者人数突破443.6万人。这些志愿者中除了青年志愿者,还有很多“银发一族”。这其中,有在车站路口维持秩序的公共文明引导员,也有“小老”帮“大老”的老年互助志愿服务队,还有活跃在社区里的老党员维修队……他们在各自的服务领域不遗余力地发挥着光和热,展现了老有所为的志愿服务精神。
“柠檬黄”引领区域文明新风
在朝阳区三里屯街道有一支公共文明引导队,这支47人的队伍,平均年龄60岁,他们伫立在车站路口,文明引导、维持秩序;坚守在商圈,织密疫情防控网;深入社区,为垃圾分类贡献力量,成了三里屯街道最亮丽的“柠檬黄”。当前,北京的清晨气温仍很低,在三里屯街道所属的亮马桥主辅路、三里屯东西行、工人体育场东南西北行、春秀路的公交站台和路口,一抹抹“柠檬黄”伴随着朝阳一起点亮街头,用文明引导引领区域文明新风。
“110路,请您前门刷卡上车。”“稍微等一会,稍微等一会,还有一位。”工人体育场路口的公交站前,三里屯街道公共文明引导员王玉梅示意公交车稍作停留。几米外,一位老人蹒跚而来,王玉梅大步上前,将老人扶上车。
自2007年加入三里屯街道公共文明引导队以来,王玉梅每天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引导乘客文明乘车,力所能及给予帮助,让每一位乘客都能顺顺利利乘车。
有一年夏天,王玉梅顶着大太阳拿着喇叭在车站值守,一位乘客给了她一盒金嗓子喉宝,还递上一瓶水,嘱咐她保护好嗓子;中秋节的时候,不相识的快递小哥塞给她两块月饼,祝她节日快乐;乘车久了,从陌生变熟悉的乘客,看见她便主动打招呼问好,还会关心她的冷暖。
“文明是相互的,温暖也是彼此给予的,正是这样一桩桩一件件小事像一股股暖流,支撑着我在文明引导的路上坚定前行。”王玉梅深有感触地说,“是乘客温暖了我的心。”
助老理发队“家喻户晓”
“以前理发都在小区的理发店里,去一次特别费劲。后来有了助老理发队,我不用出家门儿就解决理发问题,太方便了,感谢他们。”家住朝阳区东风地区石佛营西里社区的白良琦老人说,自己今年75岁,腰和腿脚不是很好,行动十分不便,这几年的理发全靠志愿者上门提供服务。
白良琦口中的助老理发队,在东风地区可谓“家喻户晓”。银龄助老理发队于2015年10月成立,至今已为石佛营西里社区及周边社区的老人理发5000余人次,五年来累计入户服务335人次。
每月的22日是固定的理发日,但为了方便腿脚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银龄助老理发队的志愿者们也会在其他时间入户理发。75岁的郝淑英是银龄助老理发队的队长。她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今年1月和2月没有进行集中服务,而是变集中服务为分散服务,除了为社区里的空巢老年人提供入户理发服务外,还为就地过年的社区安保人员提供了理发服务。“他们很不容易,今年响应政府号召都没有回家,我们就想着为他们做点儿事。这个想法一拍即合,社区也非常支持我们的志愿服务。”郝淑英说,目前,理发队成员数量已经由最初的5名增加到16名,年龄最大的77岁,最年轻的也有63岁,理发队成员的平均年龄为70岁。别看岁数大,但大家的服务热情都非常高。
郝淑英把义务理发这项志愿活动概括为“老人之间的互帮互助”,她认为队伍里这些老年志愿者的热情和真诚,让社区里的人情味儿越来越浓。
“银发”维修队随叫随到
平均年龄72岁,在朝阳区劲松街道劲松西社区有这样一支“银发”维修队,6年间为邻居义务修理水、电、气等问题超过500余件。
张新是这支维修队的创始人,也是居住在劲松西社区40多年的老住户。从北京重型汽车制造厂退休的张新,对水工、电工、汽车维修等技术都略知一二。从1984年起,他便开始帮助社区内的居民解决用水、用电等问题,以及维修家电等。2015年的社区党支部会议上,张新与其他党员一拍即合,老党员维修队也正式成立了。
“我们主要关注与帮助的是社区内的空巢老人。他们常年独居在家,行动不便,碰上了问题很难解决。这个时候只要给我们打电话,我们都随叫随到。有时碰上需要更换配件的,也会帮助住户去购买再进行安装。只要居民满意了,我们也就高兴了。”张新介绍道。
维修队的成立,也得到了劲松街道与劲松西社区的大力支持。劲松街道向居民征集“创享计划”项目,维修队顺利入选。同时,社区还为维修队腾出一间屋子作为“落脚地”。于是,他们的设备更专业了,着装更整齐了,从内到外得到了“更新升级”,也能为居民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
此外,维修队在社区的支持下,邀请国家电网、燃气公司等单位的志愿者向维修队成员讲解用水、用电、用气等安全知识,教授专业维修知识。而维修队也承担起了定期检修社区内健身器材、停车设备的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通过维修队,我们与邻里之间有了更进一步的接触与了解,也拉近了我们之间的关系,增进了居民和谐度,让我们更像一家人。同时我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我们,发挥余热。未来,我们会继续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精准专业的服务,高效快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提升居民幸福感。”张新说。
文并摄/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