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1月23日电 题: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患者——吉林省全力救治新冠肺炎患者
新华社记者赵丹丹、高楠
“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救治每一名患者,尽最大努力提高治愈率,防止发生死亡病例。经积极救治,目前已经有1例重型病例成功转为普通病例。”吉林省卫健委副主任张力在22日举行的吉林省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说。
截至22日24时,吉林省本次输入性疫情累计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291例,其中确诊病例194例,包括危重型4例、重型11例、普通型148例、轻型31例。患者中,60岁以上病例占了一多半,且大多有高血压、糖尿病、间质性肺炎等慢性基础性疾病,给医疗救治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此,国家派出16人医疗救治专家工作组支援通化,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派出由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心内科、院感防控和ECMO团队等18个学科组成的130人医疗队支援通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省人民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的专家也迅速集结在通化。
“你看看,氧合指数97了,立竿见影,太好了!”在新冠肺炎病毒收治定点医院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重症病房内,一位身穿隔离服的医生边给患者拍打背部边鼓励道,“曾经有一位97岁的患者都趴着治好了,所以你一定听话,好好趴着。”
为患者“打气”的是吉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王永杰。她正采用俯卧位通气疗法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此次重症、危重症的患者平均年龄77岁,年龄最大的92岁,自身基础性疾病多,呼吸功能差,氧合指数较低,非常危险。所以我们采取持续高流量吸氧、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经观察发现,很多患者采用俯卧位,也就是趴着吸氧效果最好。”她说。
在国家专家组的指导下,通化的部分重症病例开始使用恢复期血浆,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医疗队采取每天中西医联合查房、联合诊治制度,为患者制定了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辨证施治,一人一方。
为了让更多患者转危为安,医护人员开始跟病毒“近身肉搏”。
司道远是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心内科医生,曾支援过武汉。抵达通化当晚,他和队友们就开始接收患者、检查病情、分类施治,一忙就到了后半夜。小心脱掉防护服,回到驻地,睡两三个小时起来再进疗区,一忙又到半夜。连轴转了几天后,司道远忽然腰部一阵剧痛,直不起身。队友们以为他的结石老毛病又犯了,没想到是急性腰椎劳损。“没什么,我们所有人都在克服困难。”司道远说。
张莹是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外科护士长,也曾去过武汉,此次负责重症病人的护理工作。她告诉记者,根据武汉抗疫的经验,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变化非常快,所以必须要时刻紧盯。“新冠病毒就是你不盯住它,它就欺负你,所以我们护理团队24小时轮流值守。”
张莹告诉记者,患者大多为老年人,还有患者卧病在床、不能自理,医护团队需要帮助他们排便、翻身、清洁。还有一些言语失能的老人,更需要勤加观察,满足他们的个人需求,“就像哄孩子一样”。
几天前,病区迎来一位80多岁的老大娘,后半夜老伴也住进来了,医护人员将老两口安排在一个房间。老大爷能下地走,老大娘只能卧床,大爷就围着大娘床头转,不放心地看了又看。“我们看着既心酸、又感动,所以我们下决心一定要把老人家治好,让他们健健康康地出院,安享晚年。”张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