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煤一起“燃烧”的人
大学毕业拒绝留校、要求去煤矿下井,遭遇工伤截肢后毅然考研;放弃煤炭企业晋升机会,潜心读博收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跑遍全国数百个矿井,筹建我国首个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数次抉择,往返于煤炭企业与高等院校之间,全国先进工作者邓存宝像煤一样“燃烧”,充分释放能量,也把能量传递给身边的人。
“我们有能力做到无通风煤炭开采,实现井下工作面无人化、智能化,让事故不再是中国煤炭工业的代名词……”日前,面对多家媒体的联合采访,全国先进工作者、太原理工大学安全与应急管理工程学院院长邓存宝教授这样描述煤炭开采的未来。
大学毕业拒绝留校、要求去煤矿下井,遭遇工伤截肢后毅然考研;放弃煤炭企业职位晋升机会,潜心读博收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跑遍全国数百个矿井,筹建我国首个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数次抉择,往返于煤炭企业与高等院校之间,邓存宝始终选择“到行业最需要的地方去”。在井下采煤工作面找课题,成为他从工人走到教授的最大心得。
“人的一生就是燃烧,就是能量的充分释放,能量应该充分发挥出来,燃烧愈充分愈好。”王蒙先生在散文集《人生即燃烧》中曾这样描写。
邓存宝就是这样一位和煤一起燃烧的人。他不仅燃烧自己,也把能量传递给身边的人。
燃烧吧,伤痛不堕其志
1988年,24岁的邓存宝,放弃了大学毕业留校的好机会。“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觉得很有激情,因为这是‘国家需求’。”这个深受爱国主义精神洗礼,饿着肚子求知报国的农家子弟,主动申请到采煤一线去。
彼时,中国煤炭行业正在机械化道路上掘进,原煤产量即将跨越10亿吨关口。在全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大同矿务局,矿业学院毕业生邓存宝满怀期待,决心在新建的燕子山矿燃烧青春。
那个年代,矿难频频,但豁得出、冲得上的邓存宝“偏向虎山行”。
命运果真捉弄人。
那次,在黑暗的巷道深处,邓存宝无从知晓,自己的左脚就踏进了钢索套。那头,几吨重的矿车轰然启动,他的脚脖子被钢索一勒……
皮肉未破,腿骨未折,大家以为问题不大。邓存宝默默承受剧烈的疼痛,等他被送往省城医治,为时已晚。
之后的一年时间里,这个心气高、干劲足的年轻人,不得不两次躺在手术台上接受截肢手术。
面对命运的不公,这个从小学到大学一路当班长,大二入党,好学向上的青年没有被击垮,反而激起了“靠科技,解放采煤工人”的雄心。
邓存宝谢绝了单位好意——他不要表彰奖励,不去坐办公室,在治疗期间就开始准备考研。
燃烧吧,看更远的前方
1992年,取得硕士学位后,邓存宝再次回到矿山。
整个20世纪90年代,邓存宝一直在特大型煤炭企业做安全生产研究,他敏锐觉察到,中国煤炭行业曙光初显,自动化技术革命即将来临。
2002年,已是企业中坚力量的邓存宝第3次推辞,放弃了职务晋升,选择再回母校攻读博士,他想要看向煤炭行业更远的前方。
不惑之年的邓存宝,告别妻儿,只身在外,一头扎进实验室。
在数百次实验、数百次失败后,邓存宝发现了煤炭自燃难易的着火活化能判定原理,在国际上首创煤自燃量子化学理论,并研发了煤自燃难易判定新方法与煤活性结构阻化改性新技术,在全国多个主要自燃发火矿区成功应用。
针对近距离多煤层群组开采,邓存宝突破了欧洲学者提出的均压理论与技术,建立了近距离煤层群组不对称开发理论,研发了不对称开发技术体系与工程方法,开发出多层采空区流场局部动态平衡控制技术及成套装备,使采区回收率比标准提高13%以上。
这两项科研成果,后来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博士毕业后,邓存宝第4次拒绝回企业挣年薪的机会,选择留在母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学有所用,哪里最需要,我就到哪里去”。
其间,他主持及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7项、国家科技支撑子课题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4项,在全国各地煤矿开展科研项目50余项,实现安全开采煤炭6.7亿吨。
燃烧吧,做更高的肩膀
在中国煤炭行业的“黄金十年”,邓存宝选择在高校埋头搞科研,脚步遍及全国数百个矿井工作面。
刚开始,邓存宝怕人发现自己的左腿残疾,执行规定不让他下井,他在升井后不敢洗澡,抹把脸就走。
当煤炭企业光景不再,邓存宝主动“要官”——2011年,他来到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挂职。
任总经理助理的6年里,邓存宝扑下身子到采煤现场潜心研究。
针对国际上安全科学中流行的导致海因里希事故的理论缺陷,邓存宝提出用因素状态编码描述安全问题的安全结构理论,实现了对安全问题定性描述到科学理论的变革,并构建起安全结构主动管控新模式,在山西多个矿井推广实施后,各项安全指标达到国际领先。
“安全与应急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个人都只是一个受限于时代的节点,而非终结者。”邓存宝说,他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取得的成绩,现在理应做好接力。
2018年,邓存宝欣然接受太原理工大学邀请,既“要官”也“要钱”——担任安全与应急管理工程学院院长,办起全国首个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还向政府、企业争取到两亿元科研经费,建成“矿井智能通风与灾害管控”等实验室,目前设备资产总额达1.38亿元,总面积达6500平方米。
培养年轻人的同时,邓存宝从未放松增加自己肩膀高度的努力。
眼下,手握矿井通风相关发明专利的邓存宝,还在不断试图超越、颠覆自己的研究成果。
他带领团队继续燃烧。正在建设的无通风智能绿色开采实验室,有望将现有煤炭开采成本降低60%,引领煤炭开采革命,获得了山西多家煤企青睐。多家企业共同投资成立校企联合研究院予以推进。
制图:陈子蕴
刘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