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送给李兰娟院士肖像画的原作。记者 祁国昌 摄
拿着明星照求签名是年轻人爱做的事,中年人追星会是啥样?11月19日,“抗疫女神”李兰娟院士离开银川时,热心粉丝挤上前赠送了一幅画像,还求了签名。事后记者了解到,这不是普通的一幅画,而是宁夏书画院院长周一新创作的李兰娟院士抗疫肖像画打印件。
40岁的追星者连夜裱画装框
11月20日,本报封面及03版都刊发了《“抗疫女神”李兰娟院士来银川啦》的相关报道。其中03版刊登了李兰娟院士演讲结束后,热心粉丝向她赠送画像的照片。随后,画框正面的照片开始在网络上热传。几经周折,记者联系到给李兰娟院士赠送画像的宁夏粉丝武风琪。
今年40岁的武风琪,是来宁创业的退伍军人。他平常热心公益,是银川市逆行者救援队成员,也是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的传播者。18日晚,他与好友聚餐时,得知“抗疫女神”李兰娟院士来银川的消息后,立马离开饭桌开始了他的追星计划。今年疫情期间,武风琪在银川做过1000多小时的志愿者,李兰娟院士是他心中真正崇拜的英雄,他手机上还收藏着宁夏书画院院长周一新创作的李兰娟院士抗疫肖像画电子版。当晚10点多,他与周一新取得联系并征得同意后,决定把这幅电子版的肖像画打印出来装框后送给李兰娟院士。
为了给这幅画选个好“嫁妆”,武风琪在一家装饰公司里三易其框,第一个做好后嫌太小,第二个装上后画框颜色不合适,最后才选定和画风相近的灰色框,并且做了相同的两个,还特意准备了在玻璃上签字不掉的油性笔。做好这一切已是凌晨2点了,武风琪定了闹铃,19日一早就赶到悦海宾馆会议室外等机会。
见缝插针求得签名
“一会儿咱们别‘打架’,请先给我10秒到20秒的时间给李院士赠送个小礼物。”了解到李兰娟院士会议行程时间后,武风琪与会场外同他一起候场的媒体记者事先打好招呼。
10点多李兰娟院士演讲结束后,她需要即刻乘车前往机场返程。就在她从会议中心到会议室门口的十几米路途中,多次被宁夏粉丝“包围”。军人出身的武风琪行动迅速,他挤上前去双手递上画像:“李院士我是您的粉丝,给您送个礼物。”李兰娟院士看到是自己的画像,很开心,随后身边工作人员帮她代拿。
紧接着,武风琪又像变戏法一样拿出同样的一幅画,追上继续赶路的李兰娟院士请求签名,李兰娟院士满足了他的心愿。看到她被助理送上前往机场的商务车的背影,武风琪在惊喜自己见缝插针能给李院士送上礼物求得签名的同时,又遗憾没能合上影。
让武风琪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有人给他传了本报的报道图片后,他才发现这难得瞬间被记者抓拍下了。“李兰娟院士是14亿人的偶像,我和我的‘抗疫女神’同框登报了。”武风琪开心地转发了朋友圈。事后他才知这张难得的照片是本报记者祁国昌盲拍的,当时李兰娟院士在众人簇拥下急走,祁国昌边倒退着一手拿手机录像,一手高举着相机不停地快速摁下快门。
肖像画背后还有故事
22日下午,记者见到宁夏书画院院长、宁夏美术馆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周一新后,了解到武风琪送给李兰娟院士那张画的确是他的作品,不过是电子版的打印件。周一新介绍,这幅作品是他今年2月份开始创作的抗疫系列作品中的一件。当时创作了30多幅稿子,最后有6幅完成作品拿出来参加了多次抗疫作品展览,李兰娟院士的肖像画便是其中的一幅。这幅画也被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光明日报等刊登转载发表过。与以往创作不同的是,这幅画不是绘制在宣纸上,而是用普通A4纸,用中性笔勾勒,然后用他女儿上学时用的水彩着色完成的,是疫情期间他在家创作的。
谈到创作初衷,周一新认为,虽然当时疫情严重,他从新闻上看到,李兰娟院士每次出镜都很注重自己的形象,在镜头前总是精致的妆容和服饰搭配,每次还会系条彩色的丝巾。创作时他便用色彩突出了李兰娟院士的丝巾,以及她凝重脸上所传递出的必胜的信心和希望的神情。
据了解,这幅画的原作在展出后,周一新便无偿捐赠给宁夏美术馆永久收藏。(记者何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