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星海镇新民社区。行道树郁郁葱葱,路面干净整洁,社区内的电动车、汽车停放井然有序,广场上有老人锻炼、交谈,和谐惬意。
“最近停车位的工程进展到哪一步了?”家住新民社区的党员魏志明心系项目,从施工开始就时不时到社区询问进度。“已经在划线了,很快就能完工。”新民社区党委书记倪萍耐心回答。居民生活越来越好,原本的停车位已不够用,遂在今年9月初开始实施新建停车位项目。“我们已经习惯接受居民的监督了,没有他们的督促,新民社区也不会进步。”倪萍说。
2012年起,新民社区开始接收隆德县劳务移民。面对移民群众“出山、进城、上楼”的不适应,倪萍心里很是惦念。“他们搬来后的第一顿饭怎么解决?”倪萍带领新民社区干部采购物资,把基本的米、面、油准备妥当。居民朱玉山回忆,打开新房门时,屋内的粮食、大葱、土豆等让他眼前一亮,屋里用的是自来水,天然气也全都接通了。他好奇地拧开煤气灶阀,火苗瞬间亮起。回想起这一幕,他感慨地说:“社区把衣食住行都准备好了,这比在老家烧火点炉子方便多了。”
作为劳务移民社区,就业增收是摆在倪萍面前的头等大事。要稳定就业,技能提升是关键,然而,每一次培训,组织人员都特别困难。
倪萍知道,要想让群众相信自己,必须拿出诚意来。一得空,她就挨户做思想工作。“大叔”“婶子”叫得亲切,嘴角磨起了泡,鞋底也磨坏了几双,谁家说不通,就“厚着脸皮”再去。
就这样,倪萍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沟通民意,终于换来移民从“被动培训”到“主动学习”,从“要我致富”到“我要致富”的可喜转变,新民社区劳务公司实现了年均输送劳动力1600余人。
2012年,移民魏凤娟一家刚搬来时情况并不乐观。公公常年生病,一家5口人全部靠她丈夫打工的微薄收入勉强度日,“我就想找份离家近的工作,既补贴家用,又方便照顾家庭。”新民社区党委了解到类似魏凤娟这种情况的人不在少数,就结合社区妇女实际成立了“新民绣坊”。2018年又组织成立了手工车间,培训、联系销路,帮助移民妇女脱贫增收。
如今,新民社区建起“沐恩巧媳妇”电商服务中心和手工车间。魏凤娟现在是电商主播,社区为她提供了公益性岗位,除了每个月固定的1600元工资外,还可通过直播销售手工艺产品增加收入。在手工车间工作的妇女人均月工资近4000元,她们可以灵活掌握工作时间,日子逐渐好了起来。
9年间,新民社区党委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移民们从山区搬到川区,搬来了幸福生活,搬来了产业繁荣发展,搬来了面貌焕然一新,搬来了邻里的守望相助。“让移民群众在新家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这是新民社区党委最大的愿望。”倪萍说。(见习记者 徐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