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7月17日电 (记者 郑莹莹)全球建筑规模最大的天文馆——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17日迎来开馆一周年。一年来,上海天文馆共接待参观者73万人次,成为上海的“网红”科普场馆。
上海天文馆坐落于距离上海市中心1个多小时车程的临港滴水湖畔,于2021年7月17日开馆,当年7月18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展馆占地面积约5.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其建筑规模比照其他国家现有的天文馆,属全球最大。
当天,上海天文馆推出“宇”你有约——开馆一周年特别直播活动,从今日太阳到今夜星空、从明星导航到银河讲坛,12小时不间断地全景呈现上海天文馆的精彩展演,与观众共赴一场“云上生日宴”。
资料图,上海天文馆构建沉浸式宇宙空间体验环境。 郑莹莹 摄95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原台长叶叔华在祝贺上海天文馆“周岁生日”的视频中说,上海天文馆开馆已经一年,一直听说,它受到市民的喜爱,以前是一票难求,现在兴旺的景象还在。祝愿上海天文馆真正为市民服务,增加上海这座城市的光彩。
叶叔华曾向上海市领导建言兴建天文馆,她认为深空探测是本世纪各国科技竞争的重要“赛场”,兴建天文馆能够激发青少年对天文学的兴趣,为中国深空探测培养后备人才。
这些年,中国人的“航天梦”正在崛起,人们对宇宙的神秘、星空的浩瀚愈发向往。在上海天文馆里有很多“震撼”画面,全馆运用精心设计的环境氛围、灯光音效和高仿真场景模拟手段,构建了沉浸式宇宙空间体验环境。馆里也有一个1:1仿真模型的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参观者可以在此了解航天员们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场景,包括他们的起居、健身、洗浴、饮食等。
另外,嫦娥五号为人类带回的1731克月壤中,有部分也“入驻”了上海天文馆。观众可以在该馆展区近距离观看嫦娥五号从月球挖回来的土,还可以欣赏嫦娥五号和玉兔二号的模型,在现实中拉近与太空的距离。
一年来,上海天文馆以“打开天文学大门,让大众领略天文的乐趣”为理念,推出“爱因斯坦教室小剧场”“星空音乐会”等一系列特色品牌活动,以及“小伽利略课堂”等特色课程,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路径,构建多维度科普教育模式,加强天文科普的传播力度。
今年因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临时闭馆期间,上海天文馆也成立应急科普工作小组,策划在线教育活动“战疫‘星连心’——元气守沪线上特别活动”,将天文、绘画、瑜伽融合为抗“疫”特色内容,用对星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市民身心补给能量。
这一年,上海天文馆经历恶劣天气的考验,也经历了大客流的冲击,也曾在疫情期间临时闭馆,但这一年来,它持续受到各地天文爱好者的追捧。接下来的日子里,星空之美、天文探秘仍将在此延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