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为我区捐赠丰田无障碍车 石嘴山市开展七大重点行动 为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 数聚宁夏 算领未来|华为数据中心能源助力宁夏中卫打造全球领先绿色算力集群竞争力 “贺兰山东麓”敲开“世界葡萄酒之都”的大门 【地评线】贺兰山网评:过于自信也会导致上当受骗 数聚宁夏 算领未来|第五届云天大会在中卫开幕 遇见中国之美·中卫66号公路 宁夏回族自治区通信管理局 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清退宁夏属地僵尸类APP的通告 中宁一案例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男子轻信网贷被骗1万元 宁夏涉农企业享留抵退税扩围“红利” 36只“迷途羔羊”引来十余名“羊倌”争领 银川市总工会把劳模工匠请进校园激励青年学子 行业头部企业加速布局宁夏算力枢纽 宁夏乡村游订单同比增223% 【黄河安澜】秋意渐浓 黄河两岸景美如画 前8个月宁夏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0.5% 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 石嘴山市加速解决房屋产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 湖城之秋——打翻了的调色盘 中宁县检察院落实工作机制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 宁夏原创音乐剧 《花儿与号手》喜摘文华大奖 首届“西部数谷”算力产业大会主论坛举行 敢做“无人区”的探路者 宁夏中卫:电力护航云计算产业高质量发展 【地评线】贺兰山网评:算力产业驱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 禁毒宣传进校园 提高学生辨别新型毒品能力 贺兰县:直播带货开启残疾人灵活就业新模式 借款人不还钱,担保人被司法拘留15日 宁夏隆德县完成首笔用水权质押贷款 宁夏明确2022年社保缴费基数 小说《微水浮尘》在京首发 同名广播剧上线 宁夏泾源 “电”亮山乡 好山水做出“富民”好文章 专家学者聚首 为创投行业把脉支招 吴忠利通区:石榴花开情更浓 西夏区铲除毒品原植物160余株 中宁县检察院为未成年儿童健康成长撑起“保护伞” 社交平台上的反诈联盟:被骗、救赎与博弈 乘势而上 随“算”而动 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在上海开幕 宁夏线上直播带岗招聘活动帮助残疾人实现精准就业 2022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主体活动闭幕 变“带货”为“带岗”,银川这场招聘会为残疾人提供246个就业岗位! 首届中卫·房车文化节暨消费惠民活动启动 秋季跟风刷酸 小心焕肤不成反“烂脸” 不再“守着黄河缺水喝” 被基础设施网“包裹”的幸福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新赛道”寻求新动能 金凤区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一起涉养老诈骗案件 来吧,展示!首届“西部数谷”算力产业大会等你来 宁夏水投集团:三项制度激活企业原动力
你当前位置:首页 >经济观察 >

“生前预嘱”入法 让死亡更有尊严

2022-07-11 17:04:39来源:新京报

“生前预嘱”入法 让死亡更有尊严

深圳推动“生前预嘱”首次入法,明年1月1日起施行;专家表示需尽快制定细则规范相关标准和流程

6月23日,深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修订稿,其第七十八条提及的“生前预嘱”制度备受关注。

“生前预嘱”是人们事先,也就是在健康或意识清楚时签署的,说明在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或临终时要或不要哪种医疗护理的指示文件。按照“生前预嘱”制度规定,如果病人立下预嘱“不要做无谓抢救”,医院要尊重其意愿让病人平静走完余生。

这是我国首个将生前预嘱以立法形式确立的条款,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深圳也将由此成为我国首个实现“生前预嘱”入法的地区。

“条例正式施行后,当个人的意愿与亲属的意愿相矛盾时,法律将会保护个人的意愿。”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杨立新表示。 “从立法到具体落地,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深圳市生前预嘱推广协会会长李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相关法律细则还没有出来,所以需尽快制定细则规范相关标准和流程。

“就比如最简单的,‘生前预嘱’在哪儿填、填完了存在哪儿?如何让接诊的医院知道填没填?谁来保障?谁来执行?”北京市生前预嘱推广协会副会长周大力说。

自己决定生命末期的治疗方式

三个月前,黄灵(化名)签署了“生前预嘱”,今年不到四十岁的她,开始思考自己生命末期的事情。至今,黄灵还没有将这个决定告诉身边的好友家人,“如果没有经历过生死,其实很难去理解,很难去接纳。”

黄灵坦承,好友张晶晶(化名)因癌症病逝的经历是促使她签署“生前预嘱”的催化剂,“我不要再经历她所经历的一些事情。”

六年前,张晶晶确诊得了癌症。黄灵回忆,在张晶晶最后的日子里,发给她的信息都是关于“痛苦”。在离世的前一年,张晶晶打电话给她,讲述她在吃一款新的靶向药,舌头上大概有十几个溃疡,吃不了东西,只能把各种菜都打成糊糊,“像汁一样喝进去”,完全吃不出什么味道。她已经对所有治疗的药物产生了抗药,她想放弃了。

黄灵安慰好友“还没到那个时候”,“当时我查资料了解到还有一些进入临床阶段的特效药,觉得她还能试试。”但挂了电话之后,黄灵后悔了,“当我安静下来,站在她的角度去想她的处境,她现在遭的罪,我反问自己,我愿意这么遭罪吗?”

在黄灵的印象中,张晶晶是一个吃点甲硝唑都嫌苦,要含着糖睡觉的人。但是在生命的最后两年,她因为吃靶向药、做化疗,身体极度虚弱,也有很多并发症。

黄灵试着帮张晶晶找解决她痛苦的方法,但一直到去年年底,张晶晶去世,也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张晶晶去世后,黄灵听她的亲人说,张晶晶在离世前曾经表示,她拒绝插管等治疗方式,如果她陷入到完全不能自理、没有意识的状态,那就不要再抢救她了,“类似是她的‘生前预嘱’”。

在张晶晶生命的末期,家属接受了她的想法,带她回家接受治疗,“在她临走前,她还是很体面的,还能在家人的搀扶下去上厕所。”

黄灵说,张晶晶去世时,她竟然没有难过的感觉,就像突然松了一口气,“她终于不用去遭罪了”。

今年4月,当黄灵了解到“生前预嘱”后,她决定要自己决定在生命末期的治疗方式。她联系了深圳市生前预嘱推广协会,“得知刚好我就诊的深圳市人民医院可以做‘生前预嘱’。”一个简单的流程,深圳市人民医院的两名医生作为见证人,黄灵签署了“我的五个愿望”,并读了出来,录了像,仪式算是完成了。之后,两份“生前预嘱”由她自己保存,录像由医院保存。

选择与尊严

业内人士普遍的共识是,“生前预嘱”在国内的推广要追溯到2006年。北京市生前预嘱推广协会副会长周大力回忆,当时好友罗点点组织了一次聚会,会议上他们提出“生前预嘱”“不插管治疗”等新名词,几个好友一拍即合,成立了“不插管俱乐部”。“当时我们都觉得这是一个好事,一个人进入生命末期之后,自己能不能有权选择不遭罪的离世。”

1951年出生的罗点点曾从医多年,她在多个场合讲述过影响她做“生前预嘱”推广的经历:罗点点的婆婆因为糖尿病住院,翻身时被一口痰堵住,心跳呼吸骤停,医生第一时间用上了呼吸机,虽然心脏还在跳动,可是没有自主呼吸,而且完全丧失了神志。

罗点点记得婆婆曾经说过,要是病重,不希望被切开喉咙,插上管子。最后罗点点和家人一起作出了停用呼吸机的决定。但之后的一段时间,罗点点陷入崩溃,她问自己:我们凭什么决定他人生死,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吗?

后来在整理老人遗物的时候,家人发现了老人日记本里的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她要求在自己生命尽头时不进行过度抢救。看到婆婆留下的纸条,罗点点才安心。

但罗点点仍感到后怕,如果没有这张纸条,或者纸条写着另外的意思,该怎么办?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件事不像猜谜语,不再让逝者生者两不安?

直到有一天,罗点点在网上看到一份名为“五个愿望”的英文文件。它允许人们在健康清醒的时刻,通过“生前预嘱”来选择自己在生命末期要或不要接受哪种医疗照顾的方式。

“不插管俱乐部”成立没多久,他们建立了“选择与尊严”网站,人们在意识清醒的时候,在网站上签署“生前预嘱”。根据美国人使用的“五个愿望”文本,他们邀请中国法律、临床、心理专家参与修订,最终确定了中国版本的“我的五个愿望”:我要或不要什么医疗服务;我希望使用或不使用生命支持治疗;我希望别人怎样对待我;我想让我的家人和朋友知道什么;我希望谁来帮助我。

2013年,经过北京市民政局审查批准,正式成立了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

但推广起来并非易事,“选择与尊严”网站注册人数并不多,罗点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笑言“不好意思说”已签署“生前预嘱”的总人数。

签署后怎么执行也是问题,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采取个人线上注册的方式,他们无法了解到具体的使用情况。周大力遇到过孩子尊重老人意愿的,但当老人意愿与孩子的想法相冲突时,医院往往会站在孩子那边。

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会长王瑛在与医生的交流中了解到,医生不愿推广“生前预嘱”,最大的麻烦是如果他们按照签署人的意愿执行了,一旦有一个子女不同意,就会给医院带来医疗纠纷,医院往往为了避免“麻烦”,尊重子女的意愿,而不是患者最初写下的“五个愿望”。

在这样的前提下,“生前预嘱”入法的呼声日益强烈。王瑛说,“生前预嘱”虽已在民间推广多年,但一直缺乏法律保障,“入法的话,医院会有更大的底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医疗纠纷。”

入法

周大力回忆,在“不插管俱乐部”成立之初,他们参考了美国、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等地的经验,“当时我们已经认识到,‘生前预嘱’需要入法,个人意愿应该得到法律的保障。”

从2010年到2016年,胡定旭、凌峰、陶思亮、顾晋等代表委员与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展开交流,连续数年提案,在中国的法律环境下推广“生前预嘱”和建立政府指导下的生前预嘱注册中心,并在现有医疗制度中提供现代安宁缓和医疗服务。

2016年4月,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受邀参加了全国政协第49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推进安宁疗护工作”建言献策。周大力记得,在那次会议上,罗点点提出了“一个是‘生前预嘱’,一个是在中国以安宁疗护为介入点来推广缓和医疗”。

2021年1月,国家卫健委曾在《关于实施生前预嘱,推进落实舒缓医疗的提案》中答复,在民法典起草过程中,国家卫健委曾就临终关怀、尊严死亡、生前预嘱相关问题开展专门课题研究,召开专家研讨会,听取意见,研究形成课题报告和具体意见并报有关部门。相关部门综合考虑各方意见、现实条件、技术标准等因素,认为目前立法条件尚不成熟。因此,上述内容未能在民法典中予以体现。“生前预嘱”及成立“生前预嘱注册中心”等做法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

据报道,2019年,江苏省老年病医院就曾试行“生前预嘱”,但在2021年,推行已基本搁置。江苏省老年病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樊卫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生前预嘱”本身出自患者意愿,在当时的情况下,它不具备法律效力,具体的治疗措施,医生还是要和患者家属沟通,却常常实行困难。“短期内推广开来很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与北京、江苏等地的试水相比,深圳则实现了弯道超车。2020年,在深圳市卫健委的支持下,深圳市生前预嘱推广协会成立。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医生李瑛任首任会长。

李瑛记得,深圳市生前预嘱推广协会成立之初,卫健委给他们定了两个任务,第一个是推广,把“生前预嘱”、安宁疗护的理念推广到深圳市的千家万户,人人知晓;第二个就是把它推向立法,让法律来保障签署人的意愿得到执行,同时也能保障医疗从业人员的安全问题。

2021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更新的一年,由深圳市卫健委法规处牵头,联合深圳生前预嘱推广协会和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的专家一起,将“生前预嘱”写入《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草案提交到市人大。

6月23日,在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后,深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修订稿,“生前预嘱”第一次被写进了条例中。

是“尊严死” 不是“安乐死”

“生前预嘱”入法,旋即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家媒体发起的有两万多人参与的网上投票中,有2.1万人选择“理解,如可能也会签署”。

但相关的质疑声也存在。“生前预嘱”会不会导致病人过早放弃治疗?是否会因此错过抢救时机?如何确保“生前预嘱”是患者的真实意愿?“生前预嘱”会不会被恶意利用?是不是安乐死?

黄灵签署“生前预嘱”时,她还有很多“模糊点”,她是在深圳市人民医院两位医生的见证下签署的“生前预嘱”,她不确定万一出现紧急情况,深圳市其他医院的医生能否看到她的“生前预嘱”,谁来执行预嘱中的“要求”?又由谁来保障?

黄灵签署“生前预嘱”后,将消息发到了病友群,“当时有好多人来劝我,说你不能有这种想法,就好像我签署了之后就是要放弃治疗,不想活了。”

李瑛曾解释,签署“生前预嘱”不等于“放弃治疗”,“我们要求至少要有两类的职业医生去判断,只有在患者经历了所有现在可及的医疗手段以后,都已经明确患者的疾病是不可逆转的,必定会朝着死亡的方向发展的,才可以启动‘生前预嘱’。如果是急性医疗,比如说一个人突然大面积心梗,或者是重大的自然灾害导致一个人生命垂危,这不属于生命末期,不会启动‘生前预嘱’。”“生前预嘱”可以根据病人意愿,随时改变,以尊重患者的选择为前提。

7月5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举行法规解读会,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林正茂回应说,关于患者是否处于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或临终时期,是由医疗机构作出医学判断,并非由患者个人或家属判定。

关于患者“生前预嘱”意愿的真实性,深圳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修订稿对“生前预嘱”的形式和方式,都作出了明确要求:内容上,必须要有真实的意思表示;形式上,要求有公证或者经两名以上见证人见证,见证人不能是参与治疗的医疗卫生人员;其次,要求以书面或者录音录像的方式,有患者签名以及注明时间等,来确保患者意愿的真实性。

对于“生前预嘱”就是“安乐死”的质疑,李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生前预嘱”带来的是“尊严死”,它不同于安乐死。在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放弃抢救和不使用生命支持系统,让死亡既不提前,也不拖后,而是自然来临。在这个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尊重本人意愿,“尊严死”不把挽救生命作为首选,而是将无痛、无惧、无憾地离世作为目标,让“生死两相憾”变成“生死两相安”。

与安宁疗护相伴随

与“生前预嘱”相伴随的,是安宁疗护。

安宁疗护,是指为疾病终末期或老年患者在临终前提供照料和人文关怀等服务,控制痛苦和不适症状,帮助患者有尊严地离世。

前不久,李瑛在网上看到一位广州患者家属发布消息说,家中一位肿瘤晚期的老人不愿进ICU,但也不想“在家等死”,他不知道家人能去哪。李瑛看到后,想办法帮他联系到了广州的一家社区安宁疗护病房。

“‘生前预嘱’是个人医疗选择的方式,安宁疗护是一种医疗行为。”李瑛介绍,通过签署“生前预嘱”,人们可以选择采用什么样的医疗方式,其中包括ICU,也包括安宁疗护。

“随着‘生前预嘱’的推广,对安宁疗护的需求已经产生了,我们协会致力于‘生前预嘱’的推广,但是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能够呼吁、发展安宁疗护。”在王瑛看来,“生前预嘱”不应该是孤零零的一棵树,它要与安宁疗护、生命教育一起,构成一个森林,这棵树才能存活。

安宁疗护在国内的发展还处于试点阶段。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提到按照患者“充分知情、自愿选择”的原则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深圳于2019年成为国家第二批安宁疗护试点城市。

《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修订稿将在明年1月1日正式实施。届时,按照规定,收到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提供的患者”生前预嘱“的,医疗机构在患者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或者临终时实施医疗措施,应当尊重患者“生前预嘱”的意思表示。条例对“生前预嘱”的限制条件包括,有采取或者不采取插管、心肺复苏等创伤性抢救措施,使用或者不使用生命支持系统,进行或者不进行原发疾病的延续性治疗等的明确意思表示。此外还对公证情况和记录方式作了相关的规定。

“从立法到具体落地,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李瑛表示,目前相关法律细则还没有出来,所以需尽快制定细则规范相关标准和流程。

周大力也认为,“现在还有很多细则需要去研究、完善,就比如最简单的,上哪填、填完了存在哪?如何让接诊的医院知道填没填?谁来保障?谁来执行?”

深圳“生前预嘱”入法之后,给了黄灵更多的希望,她期待相关的条例可以不断完善,“我认为至少要先联网,这样我在深圳任何一家医院就诊时,他们都能看到我的‘生前预嘱’。”

(资料参考:《我的死亡谁做主》,罗点点著)

新京报记者 陈亚杰 实习生 王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