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6月11日电 (记者 丁思)中国人饭桌上构成了“南米北面”的基本格局。干旱少雨、戈壁荒漠的西北地区,似乎无法与水稻联系起来。
二十四节气“芒种”时节,56岁的甘肃张掖市甘州区乌江镇农民赵学兵和村民驾驶插秧机,加快水稻插秧。
甘肃竟然种水稻?自20岁跟随父辈插秧,赵学兵已历经36个年头,他的家乡盛产“乌江大米”,曾列为“贡米”,供应皇宫御用。今年5月,“张掖乌江贡米”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证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但凡能种植水稻的地方,总会留给人“水乡”的印象。在甘肃种植水稻,水从哪里来?
相较于水稻种植富庶之地的长江流域,长江、黄河、内陆河三大水系流经的甘肃,有着复杂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其境内河湖、湖泊、湿地等种类丰富,满足了甘肃部分区域种植水稻灌溉所需的“硬核条件”。
“乌江贡米”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就属于“老天爷赏饭吃”类型。中国第二大内陆河、被喻为河西走廊“母亲河”的黑河,由南至北,纵贯乌江镇全境,奔泻城西,哺育着狭长的张掖绿洲。当地种植水稻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唐代。
明代郭绅《观刈稻诗》云:“甘州城北水云乡,每到秋深一望黄。穗老连畴多秀色,稻繁隔陇有余香。”描述了当时张掖稻田连片、水稻丰收的景色。乌江也因盛产优质稻米赢得“鱼米之乡”和“塞外江南”的美称。
河西走廊“浓郁的米香”还吸引了南方人高雪峰,在江苏种植稻米多年的他,将目光投向张掖。2019年,该团队来到乌江镇进行现代化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恢复和扩大“乌江贡米”的生产和品质。
2021年10月中旬,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角弓镇3000亩水稻喜获丰收。图为农民忙碌在稻谷田里。 冉创昌 摄“甘肃居然可以种水稻,品质还这么好?南方朋友听说后,现在仍惊讶不已。”现为张掖西大湖现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的高雪峰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说,这里水源充足,灌溉方便;土壤肥沃,湿地土层中厚积腐质物;据地质勘测,这里硒元素高出正常值的2倍,为河西走廊富硒地带,加之光照时间充足,昼夜温差大,有机干物质增多,这里是优质农产品绝佳生产地。
“这里所产的稻谷几无病虫害侵扰,不需要施化肥喷农药,为天然绿色环保食品。”高雪峰说,张掖水稻生长周期180天左右,一年只能种一季。
相较于南方稻米,甘肃稻谷产量较低,投入大,但价格高,供不应求,主要销往甘肃、上海、江苏、深圳等地。“有机、绿色、高原”迎合了当下消费者需求。
中新社记者查询甘肃农村年鉴数据显示,甘肃稻谷种植主要分布在陇南、白银、张掖、庆阳等地,2019年全省稻谷播种面积5.38万亩,产量2.13万吨。
甘肃水稻种植的最大产区,不是有着“塞上江南”之称的陇南,而是位于黄河水浇灌滋养的白银市靖远县,2019年该县水稻年产量占比甘肃全省水稻的近五成。这里也是甘肃最大的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其稻米色纯味香、矿物质丰富、品质优良而远近闻名,有“稻米之乡”的美誉。
随着水稻种植技术改良和推广,机械化操作日渐加入其中。滚滚的稻浪一步步翻滚至中国西北多个地区,“预约种植、订单生产”等现代培植方式的加入,绵延着千年中国农耕春秋的传奇和底气。
恰如“母亲河”黄河在宁夏和内蒙古的赠与,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河套平原地区,湿地众多,平坦的耕地,便利的河水灌溉,让这里成为水稻、小麦的黄金生长区域,更成为当地农户致富的新法宝。
水稻一步步突破自己的生长极限,“旱作水稻”应运而生,这也是高雪峰在新疆的生产基地。高成本投入种植旱稻,在他看来,育种研发的意义更凸显价值。
分秧、插秧,赤脚撸袖、埋头弯腰;抑或是驾驶插秧机,实现机械化操作……在与自然磨合中,人类找到了最适宜的农耕方式,而这些场景对于中国西北种植水稻的农户来说,不再陌生,只待来时稻花香。
藏于河谷,孕育四海。“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不只是南方农田的专属景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