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宁5月12日电 (蒙鸣明 蒋林林)在广西,大部分古树分布在乡村,许多百年老树、千年老树在农村被村民奉为“社树”,但大多数都被村民修建混凝土树池、围栏保护,导致古树“无法呼吸”失去生机和活力。广西林业部门对此进行专项整治行动,在全区范围内抢救复苏古树名木。
在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龙归村,一株树龄超过1350年的樟树是当地最老的“樟树王”,其胸径达2.83米,树高、冠幅均超过30米。
贺州市文庙前千年雅榕古树拆除树池、破除地面过度硬化后,又长出新的枝叶,再度焕发生机。 蒋林林 摄这株千年老树在当地家喻户晓,也是村民对故乡的一种精神寄托。近年来,富裕起来的村民给古树地面铺砖、建起水泥树池,认为这样能够保护古树。
然而事与愿违,老樟树之前历经千年一直郁郁葱葱,但受到“重点保护”后却开始一天比一天憔悴,还出现不少枯枝黄叶。为拯救这颗千年老树,贺州市林业部门做通村民思想工作,不久前破除树根的地面硬化,换上镂空架起透气透水的砖块,并拆除狭窄的树池。同时,还进行了防虫防病处理,清除了树上寄生植物。很快,古樟树恢复生机,再次容光焕发。
与龙归村的情形类似,在广西的大部分村屯里,村民都习惯于将村里的古树用树池保护,甚至铺设地砖、大理石、瓷砖等,为古树修建外观漂亮的“金窝银窝”,却导致古树的生存环境出现不同程度的过度硬化现象,古树因“爱”致害,长势渐衰,甚至死亡。
广西林科院2021年11月对广西二级以上11511株古树进行排查,发现其中1376株存在不同程度地面过度硬化,占总数的11.95%。按广西古树名木总数14万多株推算,预计有1.4万株存在不同程度“过度硬化”问题,而广西80%的古树名木都分布在乡村。
自去年11月以来,广西林业部门开展古树名木破除“过度硬化”专项整治行动,各地林业干部进村入户,动员群众支持破除“金窝银窝”,还古树一个舒适的“土窝”。
由于树龄的增长和树势的衰弱,古树极易发生病虫害。图为专业公司对广西的古树群开展白蚁综合治理。 蒋林林 摄广西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韦鼎英介绍,通过广泛调查和各地实践经验总结,目前广西总结出三种破除古树名木地面硬化的方法:一是全面破除法,即全面破除地面硬化,散铺黄泥或森林表土后,栽植草皮、麦冬或其它草本植物;二是局部破除法,俗称“打地门”,也就是在被硬化的地面垵一定规格和比例破除硬化部分,留出通气透水空间;三是打孔破硬化,即用打孔机打孔,孔径10~15厘米,深度60~100厘米,在地面下装塑料管和地漏。
目前,广西林科院已研究制定古树名木“破硬化”技术规范,并组成三个专家组,分赴14个地市,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在柳州市城中区环江村,130多株百年龙眼古树是该村最大亮点,并成为该村的特色旅游资源。今年84岁村民罗玉兰,更是把自家门前那株550年树龄的龙眼树视为“传家宝”。
与别人家旁的古龙眼树不同,罗玉兰保护古树既不铺砖也不砌树池,而是仅仅铺了一层碎石,既方便出行,又不影响古树透水透气。这株古树如今生长茂盛,还引来鸟雀、蜜蜂安家,成为游客“打卡点”,并让罗玉兰经营的住宿、养生、休闲等文旅项目生意兴隆。
目前,广西古树名木的“过度硬化”专项整治工作,已纳入市级林长任务清单及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指标。古树名木破除“过度硬化”专项整治行动,也让这些困在“牢笼”里的老树重新焕发生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