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顶刊发封面文章
一名本科生是如何做到的?
六所美国高校向柳皓宇发来直博offer,最后他选择了耶鲁大学
羊城晚报记者 王隽杰 李妹妍
3月,柳皓宇像平常一样,往返于耶鲁大学的实验室、教室和宿舍之间,尽管他已在美国攻读博士有大半年时间,但这对于他的学术生涯而言,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柳皓宇是大家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他的学术成绩在其本科期间就有所体现。2021年10月的某一天,柳皓宇突然收到了南方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南科大)邓巍巍教授的信息,信息很简单,“论文被选用了”。
邓巍巍所指的论文,是柳皓宇为第一作者、南科大博士生王志备、南科大-香港理工联培博士生高立豪、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黄永安以及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唐辉为共同作者的研究成果——《Optofluidic Resonance of a Transparent Liquid Jet Excited by a Continuous Wave Laser》。这篇论文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并被选为“编辑推荐”。
发现全新流体力学现象,并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向物理学顶刊投稿,发生在柳皓宇就读南科大本科的时候。他凭借本科阶段优秀的表现,拿到了耶鲁大学、密歇根大学等六所学校的直博offer(录取通知书),且获得了全额奖学金。
在导师邓巍巍眼中,柳皓宇是“可以成就导师的学生”。
本科生“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在国际顶刊发封面文章
对于自己的研究成果在顶级期刊发表,柳皓宇称,只是起源于小小的好奇心。
“那是一次意外。”他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当时他正在邓巍巍教授的指导下,用脉冲激光去打一个射流出口的位置,“但激光没有调好,也没有打在原本指定的地方,而是打到了射流分裂点上面一点点的位置,发现它突然就达到了自己更正的状态。”
“这一结果推翻了我们之前的认知。”邓巍巍介绍称。
柳皓宇没有放过这一次“意外”,他敏锐地意识到这种现象的奇特之处,并开始着手研究。
2020年4月,只是本科三年级的柳皓宇,将自己和其他人共同完成的这一成果形成研究论文,向《物理评论快报》投出了初稿。
在一本世界著名的物理学顶级学术周刊上发表文章有多难?柳皓宇的师兄,论文的第二作者南科大博士生王志备向记者介绍,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的文章需要经过三轮审核,负责审稿的都是物理学界的权威,而且每一轮都是不同的审稿人,只要当中有一个审稿人提出反对意见,文章就会被拒之门外,“这对于本科生来说是几乎不可能的事,但柳皓宇做到了”。
对于论文被顶级期刊选用,柳皓宇表示,这是一个“努力和运气相互作用”的结果。从发现现象到最终论文发表,周期长达近两年,他告诉记者,其间很大一部分时间就是在回应审稿意见,反复修改论文,“在本科阶段能经历一次完整的同行评议,确实很锻炼人”。
导师独特的理念:
让本科生尽早进入实验室
柳皓宇发自内心地感谢南科大独特的本科生培养模式。
“南科大采取‘通识+专业教育’的培养模式,新生入学时不分专业,直到大一下学期,在充分了解各专业概况后,再结合自身兴趣选择专业方向。”他告诉记者,他充分利用了大一的“缓冲期”,明确找到自己热爱的专业领域,省去了“走弯路”的风险。
正是大一下学期,一场专业宣讲会坚定了他此后的专业选择。
“在这场宣讲会上,结识了对我影响深远的导师邓巍巍。”柳皓宇回忆道,当时他与邓巍巍坐在同一张桌子前,几乎是立刻认出了这位“海归网红教授”。在与邓巍巍深入交流后,柳皓宇对他在微纳流体方面的研究很感兴趣,最终决定选择力学专业。
确定了力学作为专业方向后,柳皓宇在大一的暑假前,加入了邓巍巍的课题组,开始接触科研工作。
这也是邓巍巍一贯的理念:让本科生尽早进入实验室。他告诉记者,进入实验室后,本科阶段的学生能接触到硕士、博士阶段的师兄师姐,了解所学领域的前沿内容,是他们熟悉专业的最好方式。
在实验室工作,课题组对本科生与研究生标准一样:每周要交一份正式的研究进展报告,每个月全组开一个小型学术会议,大家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汇报自己一个月内的工作,随时接受来自同伴的“吊打”或喝彩。
进入实验室后的柳皓宇如鱼得水,他对一切都感到新奇,这种探索未知的“惊奇感”给了他科研的原动力。也在实验室中获得了最大的支持:丰富的实验室资源和较高的研究自由度,“需要什么仪器,老师都会尽量支持”。
邓巍巍期望学生每周花100个小时在学业上,包括课业、英语和科研——这相当于一周七日无休并且每天需要投入14个多小时。柳皓宇是为数不多的达到这个标准的学生。
“我理解这100小时的努力不是一个目的,而是一种学习和科研的状态。”柳皓宇称,在早期,这种状态的表现是“给自己设定目标,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而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后,这种状态便表现为“对未知乐此不疲的探索”。
邓巍巍欣喜地看到,柳皓宇的那100小时,是一个满足好奇心、发现乐趣的过程。在给柳皓宇写的推荐信中,他这样写道:“优秀的学生只需要一个就可以成就一个助理教授的终身教职(tenure),柳皓宇就是那种可以成就tenure的学生。”
本科生直博耶鲁大学:
“故乡有好梦,好诗在远方”
本科毕业前,柳皓宇向耶鲁大学、密歇根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明尼苏达大学六所大学申请进一步深造,“那段时间边上课边做申请,非常忙”。
最终,六所美国高校都给他发来了直博offer(录取通知书),并许以全额奖学金。
在与导师邓巍巍商量后,柳皓宇最终选择了耶鲁大学继续深造。他告诉记者,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耶鲁的导师刚读完博后,也是一个新人,跟导师一起从零开始建设实验室,发展课题组,这个过程很刺激”,另一个原因则是耶鲁也是“邓老师拿到博士学位地方”,柳皓宇想到自己老师学习过的地方看看。
现今,柳皓宇已经是耶鲁大学一年级的博士生。他延续了本科时期“每周100小时”的学习状态,每天七点多起床,列好一天待办事项的清单,或者是直接看一篇论文,随后出门上课,去办公室做科研。
从南科大到耶鲁,柳皓宇没有感到太大的不适应,“南科大的本科就是英文授课,再加上本科期间受到的科研训练,到这里后上手很快”。不过他也明显感觉时间不太够用,“博士一二年级的课变多了,科研上会有一些压力”。
“一个标准的理工男”,是柳皓宇留给邓巍巍的第一印象,不过生活中的柳皓宇同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他爱好绘画、书法,看完了全套的金庸武侠书,最近又对《红楼梦》产生了兴趣。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书是《南渡北归》,“我看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群像,看到了他们的风骨是什么样的”。
“故乡有好梦,好诗在远方”,这句话是柳皓宇微信朋友圈的签名。求学于异国他乡,柳皓宇仍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他还在考虑之中,不过“回国是一定要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