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3月5日电 (记者 陈静)15:00-17:00是传统十二时辰中的申时,申城的孩子们在“申时校园”里过得怎样?
记者在连日的采访中发现,上海立足学校教育主阵地,积极整合资源、不断丰富课后服务的内涵,使“申时校园”为“双减”带来新气象,成为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加油站”。
零陵中学在课后服务时段引入上海昆剧院资源,将传统古戏雅韵——昆曲带进校园。 上海市教委供图“两脚两腿并拢,两手在背后互握,呈蹲屈姿势;大小腿的夹角成110度……”“不要着急!看准人再传球,注意配合……”每周五的课后服务时间,在浦东新区飞扬冰上中心运动场上,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新世界实验小学的孩子们戴着头盔、手套、护膝,穿着滑冰鞋和滑板,拿着冰球杆,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滑冰和冰球。
在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勇夺九枚金牌创造历史,也激发了申城学子对冰雪项目的热情。冰雪运动进入浦东的校园课后服务,冰球、队列滑、短道速滑等项目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运动体验,让他们感受到冰雪项目的魅力和乐趣。孩子们的“冰雪情缘”吸引了昔日冬奥会冠军杨扬。在临沂二村小学课后服务时间的短道速滑练习中,杨扬带领孩子们在冰上练习。
学生们亲身体验农垦生活 学习传承农垦精神。 上海市教委供图中国女足问鼎亚洲的热潮感染着小小运动健将们。采访中,记者看到,闵行三中的“申时校园” 。一朵朵小“铿锵玫瑰”绽放在课后时光。下午三点半铃声一响,女足小将们穿戴好,奔向操场,在体育老师、教练的引导下开展足球活动。
在上海市中远实验学校,五年级学生兰安琪说:“每天下午3:30以后的课后服务时段,是我一天中最开心的时间,在学校的女篮社团,我学会了很多东西并一点点爱上了这项运动。”记者了解到,该校通过“一室两用”共享的方式,建设了篮球馆、射箭馆和健身操房等十大课后服务专用运动场所;精心开设了篮球、射箭、啦啦操和健身舞等十多门体育运动项目;还系统设计了包含拔河比赛、跳踢比赛和篮球大联赛等九大系列的阳光体育活动。
除了体育运动,上海的学校十分注重利用在课后服务时段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的美丽。“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原来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16:00之后的零陵中学校园里,时不时传来婉转的昆曲唱腔。学校昆曲社团的同学们在上海昆剧院老师的带领下,从唱、念、做、打四项基本功学起,领悟昆曲的正确入门路径。昆曲里优美的唱词、精湛的动作、精巧的服饰等让同学们为之着迷,她们在上海昆剧院老师手把手的教授下,举手投足之间尽显雅致莞尔。据了解,除了课后服务时段的学习,学校还引入系列昆曲讲座,让全校同学们都能深入地了解昆曲六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感受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传播途径及历史地位,为学生打开了探索戏曲之美的大门。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新世界实验小学学生正在练习滑冰。 上海市教委供图在郊区的学校,课后服务时间学生们成为幸福的“现代农人”。孩子们拿起锄头,拎着洒水壶,用心与自然交流。奉贤区明德外国语小学的“神奇农场”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产生了许多奇思妙想的新课题。在丰富多彩的种植活动中,学生们亲近自然,探究植物,近距离感知生命生长历程,思考探究各自的问题。
据上海市教委介绍,2021年下半年以来,上海推出了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政策,全面实施“5+2”(每周5个工作日、每天至少2小时)、“作业辅导+素质活动”相结合的课后服务,并在多方面形成支持体系。目前,全上海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达133.2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96.6%,约94.8%的教师投入到课后服务,另有包括退休教师和来自青少年活动中心、优质非学科类机构等单位的约1.14万名校外人员参与。同时,为帮助区、校充分对接校外优质资源,上海市校外教育质量评测中心联合上海市培训协会已评选出985门优质素质教育优质课程与活动资源,向学校教师和学生在线开放,第二轮素质教育优质课程项目资源征集工作也已开始。
上海市教委强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是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等的重要举措,是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解决家长“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工程。该委要求各区和学校要积极寻找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完善学校课后服务实施方案,不断提高课后服务工作水平。同时,上海将积极推进高质量校本作业体系建设、全员导师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重点项目,不断优化义务教育生态。(完)